、01.
不要动不动说“这没什么”。不要这么对别人说,你不能通过单方面取消一个人的问题来解除他的焦虑;也不要这么对自己说,在每一个你自己分明觉得“有什么”的时刻。
——@posyparty
看到这条微博,一拍大腿啊,相见恨晚啊。
前两天,我就听到了这句话。
和朋友吃饭,妹子M,我想和她倾诉一下最近的压力。
我:呜呜呜,最近好辛苦啊,压力好大啊,每天几乎都扑在项目上,还是不顺利啊…
妹子M筷子一撂,说:恩恩,我理解。
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特别焦虑。
M:其实——
我:恩恩。
M:这没什么。
我:(what??这没什么??)
M:和你说ho,有一次我更惨,压力更大。老板晚上11点给我发短信,让我通宵改方案第二天给甲方看,我只好…
我:(懵逼脸.JPG)
等妹子M终于说完她有多惨压力有多大,我没有回到话题。原来的焦虑丝毫未被减轻,加上被憋住的不爽,情绪差到极点,我迅速结束了这顿饭。
当向朋友小心翼翼地展露自己脆弱的伤口,未曾想对方连仔细看一看的功夫都没有,还往上面撒了把盐。
我没吃过老鼠屎,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觉,但那一刻,我想起了这个比喻——啊,原来是这个感觉。
原来,我的焦虑和难过,在对方眼里只是轻飘飘的四个字:这没什么。
02.
聊天中“哦”很讨厌,但和“这没什么”相比,大概是菜太咸和菜里有蟑螂的区别。
100个“哦”才能让你对一个人心灰意冷,1个“这没什么”就能让你决定下一次,再也不会和这个人说任何心里话。
因为,你的情绪在他眼里,被否认了。
“这没什么”,强行取消我们的焦虑,否认了我们拥有这些感觉的权利。
它的潜台词是“这没什么,不值得你那样难过”。这些情绪是错的,我们没资格焦虑,没资格沮丧。不要在那儿矫情,赶紧振作,让阳光重新照亮生活,不积极向上的每一秒简直就是对生命最大的亵渎!
——心好累。
道理谁都懂,但是,情绪也需要时间消化的。
一个人刚失去至亲,你不能苛求他立刻走出悲伤,告诉他一切会过去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从来重要的都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地。
我们都有体会,无论别人怎么说,“十年后你回头看这都不算什么”,“一切都会过去”,其实安慰作用寥寥。当下这一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一刻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放,迟早有一天还会爆发。用遥远的明天会更好来安抚此时的焦虑,就像用薄薄的一层纸覆在火焰上企图熄灭火焰,苍白无力。
一个朋友工作遇到瓶颈,茫然焦虑,你不能强行鸡血,说这没什么,其实大家都这样。
都这样?没有都这样。
我还记得,小时候曾经因为迟到一分钟,不甘心地嚎啕大哭!那个事情即使在大人眼里鸡毛蒜皮,但在一个争当学习小标兵的小朋友心里太重要了。
从你的角度看,这个事情也许没什么大不了,但每个人都有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事情,若轻易地说出了“这没什么”,就轻易地否定了对方在意的事情的价值。
只有当此时此地,情绪得到承认,被允许释放,对于朋友而言才是重要的。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安静的倾听,情感上的认同和支持。
03.
其实,人都不会轻易和别人说自己的情绪,越长大越不会。
有想过为什么朋友会选择和你倾诉吗?
因为他信任你,鬼才知道他在和你倾诉前心里经过了多久的天人交战。
这其实是一份信任。
对某些人来讲,这无异于敞开自己最脆弱的地方,放下尊严向你求救——请你帮一下我,帮我走出负情绪的困境。
但许多人没有听到。
也许只是吃饭的间隙,也许只是刷微博的间隙,也许只是等车的间隙,这些时刻对他来讲太轻松平常,他没有体会到对一个在负情绪边缘几乎崩溃的朋友来讲,这是多重要的时刻。
“这没什么。”他说。
几乎没经考虑,可能是许多人的习惯成自然。
04.
沟通圣经《沟通的艺术》一书中有一个原则,说得很对。
“如果你是一个哀悼者,你能做的最健康的事就是在每一个允许的时刻说出自己的真实感觉。
如果你是一个和哀悼者交谈的人,你能做的最健康的事就是倾听。不要试图对那些感受作出判断和批评。”
如果朋友信任你,愿意和你分享苦恼、沮丧和悲伤,请不要辜负朋友这份信任,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允许的时刻”,让他们可以无忧虑地释放伤心。
不要说“这没什么”,强行取消对方的焦虑和悲伤。
不要说“都这样”,没有都这样。
不要说“明天会更好”,重要的是此时此地。
更不要说“我更惨”,把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一副过来人的模样指点别人的人生。
请静静地倾听。唯有当情绪得到承认,得到倾吐,身体才能康复。
毕竟,我们都应该被允许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