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发展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在当时,象形文字就是一种简单的绘画雏形,在古代便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绘画与文字逐渐分离,成为了单独的一门艺术,在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意义,是表达创作者思想以及感情的独特方式。
相应的,艺术家为了能更好的通过画作表达情绪以及提升作品感染力,在绘画技法和技巧上也越发的精益求精,从而形成体系,而“成都走进画学”作为一家当代专业艺术教育机构,不仅仅是简单的将绘画技巧传授给大众,更注重的是将技法与生活结合,回归情感本源,让艺术不再束之高阁。
在一系列技术和方法中,最基础的莫过于线条的描绘。线条作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分为直线、曲线、直曲组合等多种形式,可以用来描绘人、事、物的基本轮廓。不同的线条笔触呈现初步表达出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如轻盈飘逸的笔触大多给人轻快、开朗的感觉,而较为粗犷的线条笔触则大多给人隆重、成熟之感等,因此“成都走进画学”在授课之时,强调探索笔触的更多种可能性,去体会生活中的无限创造性。
如果说线条是绘画的基础,那么色彩就是绘画的灵魂,色彩的浅淡能更突出、直观的反映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有技巧的颜色搭配能帮助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因此色彩理论是每个艺术家的必修课。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如何将生活中的颜色与绘画中的颜色有机结合是“成都走进画学”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的事,红色更显热情、蓝色多为忧郁......丰富的色彩能够第一眼吸引观画之人,唤起观众记忆,甚至引起共鸣。
自绘画发展以来,光影的描绘也是一件大家共同致力发展的事。在还没有灯的出现时就已经有了“光”,与之对应的是“影”,两者共同作用才使得事物真正从画纸上走向立体空间。光影的明暗变化以及阴影侧重,为绘画提供了更广袤的发展空间,光影技巧的存在本就是为了能够使得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感。“成都走进画学”始终认为绘画不应该只跃然于纸上,更应该冲出有限的画布牢笼,奔向充满活力生机的真实社会。
绘画发展至今,其中的技巧方法理论经过无数先辈门的完善,已经自成体系,犹如无垠的星汉,充满未知的同时极具吸引力。绘画本身具有传达信息的作用,后因人类社会需求产生出更多价值。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社会的发展不以意识为转移,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起能动的反作用。不论绘画如何发展,始终都以“人”为中心,“成都走进画学”如名字所表达,要带领大众“走进画学”,但不会止步于此,更为核心的是带领大众“跳出画布”,实现从动态到静态、再回归动态的转化,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突破,实现部分到大众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