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养成思考习惯,从原来只是阅读输入,培训拍照的自己到现在喜欢思考写作有了很大变化。
如果说:我们学习成长就是让自己变得能力更强,那么无论是阅读还是培训都也是让自己变得能力更强的一种方法。
能力更强是主要矛盾,真正继续分解,其实就是:
学习的目的=让自己变得能力更强。
但环顾周围,却发现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很多人阅读,读完就完事了,很多人培训,拍完照片就完事了,更甚至:
记录的笔记,拍完的照就成了历史,再也没有看过。到头来却发现这并不能让自己进步,更多的是凑热闹。
后来学会每天思考后,在思考中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每天投入这么多的时间去输入,到头来却没有让自己成长,没有让自己的投入变成自己的能力。
昨天的思考中,提到一本书一支笔,一支笔的目的并不是记录重点,而是学会提炼,并形成对自己成长有效的问题。
在阅读,培训的时候,记录的不是里面的观点,更多的是这个观点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否是自己的刚需,观点中的概念自己是否都懂,并因此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形成下一步确认计划。
问题永远比答案更加重要,知道怎么问问题,说明自己通过思考,感知到了自己问题需求的存在。
而答案仅仅是一个方法,这方法上面一定是对应着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看到一个方法厉害,但未必我们认识到自己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因此,当自己再去阅读,培训的时候,就尝试反向追问思考,把这个输入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看自己是否也有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需求,并因此展开行动计划,自己接下来如何使用这个方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下来,输入就变得跟自己的能力成长有效的关联了起来。
输入答案->思考答案对应的问题>关联自己是否有这个问题->思考自己接下来如何用这个方法适配解决自己的问题->付诸行动。
如此下来,自己的投入才会让自己获得成长的成就感,道理落地成自己的能力,这才会让自己获得更强的动力再去学习,培训。
一本书一支“笔”,书代表信息输入,笔代表思考,而不是让简单的记录,在输入的过程中给你学会思考,形成对于自己行动的指导,输入的道理只有通过思考,付诸行动,最终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学习,才是进步。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