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卢照邻(634--685),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的成员之一,他的家族范阳卢氏,是山东的望姓大族,从小,卢照邻就被寄予厚望,他的父亲为之取名为照邻,字升之,就是希望他如日升起,光照四邻,在他十岁时,父母就让他负笈远行,拜师求学。
2
卢照邻的第一位老师是曹宪。
曹宪是由隋入唐的著名学者,尤其擅长训诂学,太宗曾召他为弘文馆学士,曹宪以年老为故推辞,朝廷就在家里拜他为散朝大夫,即使太宗读书遇到生僻字,都要向他请教。
曹宪在家聚徒授业,学生遍及全国,卢照邻跟随曹宪学的是《三苍》、《尔雅》,都是训诂方面的学问。
在曹宪这里修完学业后,卢照邻又向另一位学者王义方学习经史,王义方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很受人尊敬。
就这样,拜名师、学经义,卢照邻很快成为一个博学多识之士。
3
大约20岁这一年,经人举荐,卢照邻得以结识邓王李元裕,邓王是高祖李渊的第17子,也就是当朝皇帝高宗的皇叔。
邓王本人很好学,所以两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与卢照邻结为“布衣之交”,他常和别人说,卢照邻就是自己的“司马相如”。
卢照邻在王府里担任典签一职,邓王把府里一应书记事务都交与他管理,王府里精藏的12车书,也任由其阅览。
这期间,卢照邻游历长安,写下了著名的歌行体诗《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
唐代经济文化空前发达,作为首都的长安,更是繁华似锦、团花簇锦。
这首诗便是铺写长安繁荣富丽的街景、华丽的豪门建筑,歌姬舞女,市井娼家,以及各色人物飞觞醉月的夜生活。与当时骆宾王的《帝京篇》一起,标志着歌行体的成熟。
太宗当年有一个规定,官员在王府不能长时间任职,这是为了避免诸王培养亲信,时间久了起非分之想,图谋不轨,打起皇位的主意。
这时候,卢照邻和邓王的“布衣之交”是很让朝廷忌讳的,卢照邻在王府的职位是王府典签,也就是个八品小官,没有给他晋升的机会,恐怕邓王也是颇有苦衷、爱莫能助。
就这样,卢照邻在邓王府虚度了近10年的光阴,最后还是不得不黯然离开。
4
辞别王府后,卢照邻来到蜀中,担任新都县尉,这是一个九品官,比之前的王府典签品秩还要低。
原本以为,学得满腹经纶,绝人才华,就能得到朝廷倚重,实现鲲鹏之志,不料还是老大无成、薄宦奔波,这时候的卢照邻心情是郁闷的,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也慢慢淡了下来,纵情山水、放旷诗酒。
就在时卢照邻认识了那位姓郭的女子,这位郭姑娘是什么人已不可考,可能是位歌女、也可能是位小家女子,总之在此刻慰藉着卢照邻寞落的心,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恰巧王勃也遭贬逐而漫游蜀,两位的才学超逸的诗人,都怀才不遇,有着相同的遭遇和文学见解,正是志趣相投、相见眼晚,两人一起寻古探幽,写了很多诗歌,批判当时宫廷里流行的柔靡之音。
卢照邻在蜀中曾被人诬陷入狱,经朋友营救才得洗脱罪名,但没了官职,可能也是经济拮据,便和王勃一起离开蜀中去长安另谋出路。
他离开时,郭氏已经身怀有孕,他承诺一定会回来与她重会,痴情的郭氏一等再等,她生下孩子,孩子又夭折了,卢照邻还是没回来,伤心的郭氏以为卢照邻已经抛弃她了。
于是骆宾王写了那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为郭氏发声,却不知道,卢照邻此刻已是恶疾缠身,早已身不由己,成为一生撼事。
后来病中的卢照邻在《五悲文》里怀念这段往事:
忽忆扬州扬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
鸳鸯渚兮罗绮月,茱萸湾兮杨柳春。
5
原来,卢照邻回到长安后,没多久就一病不起,这时候他40来岁,正该是年富力强的年纪。恰好当时名医孙思邈也在京,他便投拜孙思邈名下,一边学医,一边治病。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生,活了101岁,被后世称为“药王”,他的两本著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研习中医之人的必读之书。
可这世上终究有不治之症,卢照邻的病越来越严重,他得的是什么病呢?在《五悲文》、《释疾文》里他描述了自己被恶疾折磨的病状:
四肢萎堕,五官欹缺,皮襞积而千皱,衣朕褰而百结。毛落鬃秃,无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有张仪之羞舌,仰而视睛,翳其若瞢;俯而动身,赢而欲折。
一臂连踡,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
四肢无力、五官歪斜缺失、皮肤满是褶皱、毛发脱落、眼睛长翳而视物不清、身体疼痛无比、咳嗽不止、皮肤溃烂、肌肉萎缩、一只手臂踡缩弯曲、两足匍匐,行走咫尺的距离,有如千里之远……
以上描述,可谓触目惊心,另人痛惋。
卢照邻的病在当时被称为“风疾”,从症状上看,像是现代医学的麻风病,但是麻风病有传染性,所以存疑。
病成这个样子,卢照邻已是万念俱灰,一个人隐居荒山。
而这时他的家庭已经遭遇巨变,家道衰落,父亲和弟弟相继去世,只剩下母亲和兄长,兄长也是仕途不遂,位卑禄薄,虽然母亲和兄长不惜“破产以供医药”,家产也花得差不多了,然而也是杯水车薪。
艰难窘迫之际,卢照邻不得不写诗作文向朝中的名流贵族求乞求帮助,虽然大家都慷慨解囊,但以他一贯清高的个性,走到这一步,其内心之苦,可想而知。
6
卢照邻就这样羸卧荒山,和病魔斗争了10年,51岁时,万念俱灰的他为自己修建好坟墓,然后自沉颖水而死,结束了他诗文璀璨、又悲伤苦困的一生。
明代张燮在《幽忧子集题词》中,也无不满怀同情地说:“古今文士即使穷途末路,也从未像升之(升之是卢照邻的字)这样困苦,他不仅仕宦不达,还沉疴永痼,无复聊赖,以至自投鱼腹,古来膏肓,从来没有如此悲惨的死法。”
下次,将继续介绍初唐四杰的另一成员——王勃。
以下是初唐诗坛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