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文化,诗歌当属里面最瞩目的存在。它高高横亘于中国浩瀚璀璨的文化圣殿,在巨大的穹顶发出夺目光辉,照耀古今。
余生也晚,不能亲身感受中国诗歌之盛世。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但诗坛之事,而今安在哉?也罢,笔者且从竹简锦帛中去追寻一些动人的旋律。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好一个诗鬼!一言道尽古今男儿之志,今天,就随小编一起去看下大漠的绝唱、边关的赞歌——边塞诗。
百度有言,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小编搜寻记忆库,边塞诗应该有更早的源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看过今年央视开年大戏《大秦帝国之崛起》的朋友,对这首诗歌应该有印象。《秦风·无衣》正是描写了秦军战士踊跃从军的慷慨精神和豪迈气概!
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古老的秦部族在这裂变般的阵痛中重生,他们燃烧着自己,用一段段血与泪,爱与恨交织的悲壮故事,推动着整个时代前行。可以想像,一代代秦军在《无衣》的慷慨中奋战、在战歌的悲壮里拼杀,最终东出天下,一统华夏。这才是秦人先祖精神的写照,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奋进图强、自强不息的写照。
接下来就到了汉魏南北朝时期,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出自蓟北门行》成为当时罕见的接触边塞生活的名篇,边庭紧急的战事、边境恶劣的环境、从军卫国的壮志、英勇赴难的激情,穿插胡地风物奇观的描写,这一切出于“俊逸鲍参军”笔下。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读完全篇,胡地肃杀紧张之情扑面而来,好诗!怪不得鲍照是深受李白喜爱之人。
接下来的隋朝统一了分裂三百来年的中国,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对峙的局面。其中边塞诗的佼佼者当属诗人卢思道,他既写将士的英勇出征,又写了思妇闺怨,北方的奔放、雄健和南方的清丽、哀怨,两种风格在卢思道的《从军行》里得到了较和谐的统一。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隋文帝艰辛创业,为儿孙打下殷实根基,奈何炀帝的现实装不下他天大的雄心,大隋王朝的霸业随着他的疯狂而急速解体。
时代即将迎来边塞诗的全盛期,那是属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天朝雄风,明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