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智君
原创作品,转载需要作者授权
别人家女人好,男人的欲火在燃烧。一觉睡散了小家庭,遭殃的孩子寻爹救母,血溅全家福……
二
俗话说:羊肉贴不到狗身上。虎子在大爷家待久了,大爷行,大娘接受不了。
虎子的大娘认为供个白吃饱,把对虎子爹妈的怨气全撒在虎子身上。
一天,大娘脸拉拉着,在仓房“叮当山响”拌鸡食。她走到院子里气囔囔地边喂鸡边骂:“自己的祖坟都哭不过来,还得哭别人家的乱尸岗子。男的女的,大的小的,一家子没一个好东西。说给寄钱,两三个月了,男的没影了,女的也没信了。”
虎子放学了,他背着书包正往院里走,听到大娘的骂声,他又退了回去,傻傻地躲在柴草垛后面。
他感觉肚子饿、心冷,抬头望着天上的太阳,眼里有泪,太阳的强光像长了刺,扎得他眼珠子生疼。
总躲在柴草垛后面也不是事儿呀?虎子装作啥都没听见,强打精神进了院,瞅了一眼大娘,赶忙钻进了屋。他连一口水都没敢喝,把书包放下,很自觉地拎起筐就往外走。
没走几步,他转身又回来了,从书包里拿出那张全家福,放进兜里,这才离开。在他看来,身上带着全家福,就是和爹妈在一起。
每天下午放学,虎子都要去北山坡采一筐猪食菜。今天,他主动拎筐走,大娘不但没有表扬他,反倒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虎子很饿,原本想到碗架子里找口吃的。可看见大娘瘆人脸色,他只好表现得积极,装作不是很饿的样子。
北山坡上长着稀疏的杨树,绿草矮矮的,草的间隙里穿出婆婆丁杆儿,婆婆丁的杆儿尖像顶着一团“棉絮”。
虎子蹲下身,撅一根婆婆丁杆儿,用嘴吹一下“棉絮”,“棉絮”带着小尾巴,随风飘去。
虎子联想到自己,自己就像随风飘去的“棉絮”一样,命贱,没有归宿感。
刚刚采了半筐猪食菜,虎子肚子“咕咕”叫得厉害。他向草地边的一块菜地走去,迈过一道壕沟,蹲在一片西红柿地里。
这片西红柿是村里老孙头种的。老孙头驼背,走道猫猫着腰,戴着一顶像赵本山那样的帽子。
村里人都说老孙头小抠,虎子不这么看。去年,老孙头地里的西红柿熟了,他最先摘了两挎兜给虎子,虎子吃得可香了。
那次,老孙头看着虎子吃,脸上的皱纹都乐开了,他摸着虎子的头说:“好孩子,你主动帮爷爷照看这片菜地,爷爷心里有数。”
其实,虎子也没特意帮老孙头照看菜地,有几次,虎子到菜地里挖猪食菜,看到农户家散养的猪进地了,他多跑了几步道,把猪轰走了。
这次,虎子心想,老孙头对他好,他实在饿了,吃几个西红柿,即便让老孙头发现,也不会遭到责怪。
他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熟透的西红柿,摘了两个半生不熟的。半生不熟的西红柿半拉青半拉黄,吃进嘴里,酸得嘴唇发麻。
他又到西红柿地旁边的大葱地,拔两根大葱吃,大葱吃到胃里,辣得胃生疼。
虎子又想起狠心的爹,狠心的妈,心里酸酸的。他咋也想不明白,别人家的爹妈都拿自己的孩子当个宝,自己为啥被爹妈抛弃?为啥这么命苦?
“谁呀?这么败家!西红柿还没熟就摘!”突然传来说话声。
虎子扭头一看,老孙头拎着一把镰刀走过来。
虎子心里有愧,本来想跑了,然而,他没有那个力气。
老孙头走到跟前了,他看虎子手里掐着两根大葱,嘴发出“嘶啦嘶啦”的声音,猜到虎子是空嘴吃大葱,辣着了。
“是虎子,我当谁呢。饿了吧?放学回家没找到吃的?”老孙头问。
一听老孙头关心的话语,虎子眼里闪着泪花。
老孙头叹息一声:“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饿得快。你不用说,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你大娘家有吃的,她也不会让你吃到嘴。”
虎子望着老孙头:“你咋能猜到?”
老孙头说:“你孙爷爷我,活得土都埋到脖颈了,啥事我猜不到?都怪你爹你妈没正事呀!”
虎子的眼泪溢出眼眶,他用手擦了擦。
老孙头的手哆哆嗦嗦伸进自己怀里,摸了半天摸出两张一元的纸票,递给虎子:“拿着,去小卖部买两个面包吃,吃没熟的柿子,容易坏肚子。”
虎子愣愣地看着,没有接那两块钱。
老孙头急眼了:“这个孩子,给你,你就拿着。”
这回,虎子不敢怠慢了,他接过钱说了声:“谢谢孙爷爷。”
老孙头说:“如果你爹妈回来,我要说说他俩。嗨,不说这些了,快去买吃的吧。”
虎子拎起菜筐就走,走了二三十米远,又被老孙头喊了回来。
老孙头手里拿着一张10元的纸币对虎子说:“拿着它,以后下午放学,饿了,用它买点吃的,记住,不要乱花。”
未完待续,下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