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70后和80后真的老了,已经成了职场上的待宰羔羊。
去年,中兴欧姓老员工的纵身一跳让万千同龄人悲同身受。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体力衰退,知识落后,一旦公司裁员,就只能徒增哀伤,听天由命。
职场如青楼,不许见白头。对于广大职场中年男来说,欧先生的悲剧还只是个开始,越往后,职场对70、80后的清洗只会有增无减。
近日,又一篇精心炮制的10万+爆文《下不了手开除7080后,公司死了谁负责?》搅得大家闻风色变,瑟瑟发抖。
其实文章只不过讲了摩拜公司的90后高管周喆吾开除了一个表现不佳的老员工,顺便聊聊他自己的管理心得。这跟广大70、80后有什么关系?可有些小编为了出名不择手段,巴不得把仇恨越拉大越大。
但就是这个惊人的标题,捅到了职场的痛处,痛得大家鸡飞狗跳!
90后领导要向70、80后开刀了!看上去标题传递的态度相当嚣张,也让人惊恐。
在我的朋友圈里,许多人转发了这篇文章,然后忧心忡忡地写下了读后感,警醒自己要更加努力。不少大V也陆续写文应和,鞭策中年人们不要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要加强危机意识。
- 02 -
没想到,文章的主角周喆吾自己却卷入了小小的风波。
因为语不惊人死不休,周喆吾得罪了太多人。他似乎也感觉到自己玩脱了,就辩解这篇文章是某求职平台编辑了对他的专访之后发布的,从标题到内容自己并不知情,随后还在知乎上用自己的账号发言澄清。
然后有网友并不买账,开始扒周的底。
看来这事也成了罗生门,文章是否经过了周喆吾本人的授意?是否要以此来炒作噱头?
周喆吾是一位天才青年创业精英,14岁上中科大少年班,留学耶鲁,26岁成为摩拜高管,可谓金牌人生。再加上周喆吾还上过《非诚勿扰》,并且成功牵手女嘉宾,这不免让人怀疑他在借机营销。
然而与文章造成的社会性“恐慌”相比,周高管自己的小心思就太微不足道了。人们更关注的是,70、80后的职业生涯是否真的走到了尽头。
- 03 -
“狼来了”并不只是小孩子喊来骗人的。
去年初,传言华为公司要集中清退中国区34岁以上的交付工程维护员工和40岁以上的研发员工,这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企业的用人机制和社会责任担当,以及中年员工的职业前途等诸多热点问题,大家议论得沸沸扬扬。
其实很多人只看到了眼前壮阔的波澜,却忽视了浪潮底端的静水深流。
是谁造成了上班族的中年危机?仅仅是一部分人不努力吗?恐怕没那么简单,这需要全社会的反思!
去年,针对外界对华为大面积裁员的传言,华为官方回应,传闻并不属实,但随后在网上曝光的任正非的一篇讲话,还是能看出企业对于员工的态度:“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多岁年青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恕我直言,任正非可能是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家,但毕竟是老一辈的人物,思想难免受制于时代。
如果公司里出现了大量“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的老员工,那只能是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公司首先要做的是反思和解决自身问题,清除这些不努力的员工尚在其次。
另外,淘汰不合格、不努力的员工没有问题,但也无法以此来掩饰对老员工进行大规无差别模清退的野蛮和粗暴!
那些被裁的老员工,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不奋斗吗?
当然不是,被裁的原因很多,比如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企业盈利乏力,产品线调整等等。绝大部分老员工们不仅对工作兢兢业业,而且把整个身家都寄托于公司。公司如此无情任性地将他们裁掉,不得不令人叹息。
为什么企业经常把立下汗马功劳的70、80后员工视作随时都能抛弃的累赘?这背后折射的往往是该企业落后的生产和管理模式。
很多分析人士起底华为的发家史时,毫不客气地指出,低廉的人力成本和早期人民币汇率优势是它成功的捷径。
与欧美电信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华为早期的成就是靠激发大部分普通员工的潜能,打鸡血,加班熬夜奋斗出来的。然而公司成长壮大后,员工没有休假,经常加班依然是常态。
如果公司的盈利手段没有进步,仍然停留在低成本和高强度加班,而不是转移到技术创新上来,那么它不但不会放弃“狼性”,恰恰相反,还会不断从制度层面鼓励和固化这种风气。
- 04 -
其实70、80后员工当年不也是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力军吗?为什么十年之后就变得面目可憎了?
恐怕原因还得在企业自身去寻找!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造成今天“卸磨杀驴”的主要因为,正是他们引以自豪的狼(jia)性(ban)文化。
任何一家公司如果是通过压榨员工来取得成就,那他必然是不可持续的。而看似快速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后遗症:当初之所以愿意跟你奋斗,是因为被期许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一旦这群人心满意足,就会停滞不前!
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华为等公司现在面临的问题。
而华为采取的方法,很残酷,很现实,就是杀!把年纪大了,干不动的老员工视为包袱,尽早扔掉,换上一批肯加班的新鲜血液。
这样的情况不仅华为有,很多著名企业身上也有。它们靠着员工拼命加班获得了良好的业绩,在市场上笑傲群雄。然而对于自己粗暴的发家史,它们非但不反思,不改进落后的用工制度,反而严重依赖上了这种吸血式的掠夺---掠夺员工的健康、自由和尊严。
员工被淘汰,其实正是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牺牲品!
比如那位嚣张的周高管就非常可笑,在《下不了手开除7080后,公司死了谁负责?》一文中,他大谈激励士气,流程与文化:
副总裁教导了我团队管理的三个进阶:决定 (Decision),流程 (Process),文化 (Culture)。
可实际上呢,周高管在知乎的另一个问题“摩拜单车: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中有如下回答:
直到到了摩拜,这个在家乡的公司,才感受到了特别的成就感我觉得摩拜是一个特别有活力,有朝气的一个地方,来了之后我的开心程度是之前的三十倍。
中国团队从晚上十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十点,整整十二个小时,然后美国团队的三个人,共享一张酒店的床,每人分别轮流睡四个小时,然后起来工作。摩拜现在的状态,用一句话说,就怕你没激情,不怕你激情过多。朝九晚五是因为不够爱。
真到了执行的时候,周高管却依然要用爱发电,说好的文化、激励和流程呢?更讽刺的是,在工作不满一年之后,周高管离开了这个令他开心三十倍的摩拜,难道还有地方令他开心六十倍?
妄图让员工长期保持睡4个小时的亢奋工作状态,对不起,这不是管理,这是洗脑和摧残!
- 05 -
如果一个老员工变得不胜任了,可能是自己的问题。但要是整个老员工群体都成了歧视对象,恐怕企业应该反思自己的用人制度。
管理,不仅是规范员工的行为,也要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与企业一道成长。而现实中,很多企业自己都不愿意成长,用人方式与电视上国军的督战队无异:用大洋鼓励冲锋,用枪干掉退缩的逃兵。
员工这样的企业里,自然只能成为一颗安放在特殊固定位置的螺丝钉,换到别的机器都插不上去。用管理产线工人的思维模式来管理高科技行业,必然导致这样的问题。
大规模清退老员工,只能证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失败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35岁以上的员工真的百无一用,到了必须要清洗的程度?显然不可能,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里,即便是“吃青春饭”的研发岗位,也有很多老员工。他们有丰富的经验,有多年的钻研,对企业的贡献也格外重要。
每一个稍具规模的企业,在新人培训的时候都会强调:我们公司为员工发展制定了成熟的轨迹,有技术路线,有管理路线。。。。。实际上大家心知肚明,35岁以上如果不混到管理层,以后的命运就相当苦逼。
没有几家公司真正用心去为员工打造晋升通道,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相比之下,直接裁掉老员工,然后从外面招人似乎更方便快捷。
以周高管的卓绝智商,想必日后不用为被裁员而发愁,但对于整个90后年轻群体来说,如果学歪了,学偏了,没学到周高管的智商,却学会了周高管的嚣张,恐怕对自己的未来之路并没好处。
把员工当成耗材,可以用钱买,用完了就扔,还是把他们视作有主观能动性,有灵感,有创意的发动机,这是传统工厂和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代化的企业里,员工不仅仅是劳动力,也是企业最富贵的资源。
企业不能只是把职业发展通道挂在嘴边,应当探索和落实如何引导员工深入业务,成为专家。如果还继续颟顸无知地吮吸低廉人工成本的红利,用残酷的淘汰制度来取代健康的人文关怀,最终受害的会是每一个员工,包括现在的年轻人,也包括那位天纵英才的周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