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看到沙发一堆书――那是昨晚我让大宝收的书,现在还好好地躺在那里。
我记得我昨晚说了至少两次,她每次都说“知道了,知道了。”在我第三次提醒的时候,她还有点不耐烦了。我没有再说,以为她可以收起来。结果早上看到的还是原封不动的书,我感觉到我很生气。
我为什么会生气?因为我感到我说的话没有被执行,我有种“我不重要”的失落感、挫败感。
这时,童年的情境又回来了。
我爸对着我和我姐厉声地说:“我说几遍了啊?没听到啊?”我最怕我爸怒目的眼神,充满了不可违抗的权威。小孩子都会专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完全忽略的。
我妈的声音也响起在耳畔:“啊,我让你去XXX,要我说几遍?”也是一种不耐烦的口气。我也是有点害怕――感觉自己做错事了,心虚地赶紧二话不说地去完成妈妈说的事情。
这给我种下了“我又做错事”的种子。当我看到大宝没有听我的话,按照我的指示做的时候,我的“自己做错事”的“害怕被批评”的恐惧、沮丧的情绪就冒出来,让我重演童年的情境。
大宝为什么不收书?因为她的注意力没有在“收书”上面。我小时候为什么没有按照父母的指示?因为我的关注点没有在那个上面,而是被更吸引的事情吸引去了,或许是动画片,或许是某个游戏。我不是故意违抗的。
在我的原生家庭,父母的指示是不容得违抗的――其实我也不是故意违抗。在我的信念里,被种下这样一条――没有按照父母的指示就是不尊重父母,孩子应该百分百尊重父母。可是,这是真的吗?没有按照父母的指示就是不尊重父母吗?不是,孩子有孩子的天地,她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不是故意违抗指示。
还有一点我生气的是――我要重复好几遍,我觉得麻烦!但是转念一想,养育孩子不就是这样吗?不就是需要不断地不断地重复、耐心地不带任何情绪地温柔地提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