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历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覃彪喜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覃彪喜
今天上午算是把这本书给看完了,接触这本书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从9月30号就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知道10月1号堵车严重。心想:快一个月没回家了,不知爷爷奶奶的身体怎么样!他们可是天天盼着我回去看他们啊!
然这几天一直呆在家里除了看书,感觉自己没干什么事情。直到2018年10月3日 18:35,我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在你人生最好的二十岁,不要只做个只会玩手机的胖子》。想想我如今也是二十岁了,但我不只是玩手机。我在回家之前,特意从图书馆把《平凡的世界中、下》、《苏菲的世界》这三本书籍借出来带回家看,至于《平凡的世界上》我已经看完了。3号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自己一整天不知道在干嘛!所幸的是,我知道哪个地方可以解决我的疑问,没错就是——简书。
而简书上那篇文章提了关于大学生活的五点建议:
1、逃离舒适区
2、读书与履行都不能少
3、兴趣是用来对抗无趣生活的良药
4、行动远比想象重要
5、孤独是你终将学会的相处方式
而这篇文章开篇就引用了一本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顿时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立马就在网上下载过来阅读。这本书总共分为18章,我对第一章产生的共鸣最为强烈。第一章讲述的是我们大学生在大学里面究竟读的是什么?是掌握一门专业技能?
有点汗颜,我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居然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自己在大学里面究竟读什么,尤其是当我回忆大一的时光,我发现自己是浑浑噩噩度过的,干了什么事自己心里居然没点数。
覃彪喜认为“大学生真正要学的并不是教材上那些知识和理论,而是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而为了让我们拥有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前提便是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我们来到大学并不是为了学习某一项技能,而是为了寻根溯源,学到一种主动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后不管你学习哪项技能,这种能力都将使你终生受益。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变得越来越功利性,越来越浮躁甚至有点低级趣味。覃彪喜认为“大学生有理由让自己更有深度,也有理由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但应该接受系统的思维训练,具备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而且应该用思想的深度来将自己和非大学生区别开来”,“要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以下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书;第二,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
我想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可能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大学怎么过”的文章,你会发现:多去图书馆、体育场,这两点建议大多出现在这些文章里面。
我还记得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章中的某句话“我只看经典,也就是说少于100年的书籍我一般不看”。说实在的能够成为经典的书籍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有思想深度,这篇文章的作者与覃彪喜的想法不谋而合,而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经得起推敲,值得人们细细品读。
我认为大学期间绝对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读书的时光。因为在大学里,我们不需要去担心房租、柴米油盐的问题,可以安安心心坐在图书馆阅读哲学、政治、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书籍。
大学四年,我们要读的书籍应不限于跟专业知识、毕业求职有直接关联的书。何况不是只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才能研读费罗伊德,也不是只有近现代历史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翻翻《独秀文存》。文、史、哲等各个领域的书籍可能对我们的专业技能帮助不大,但它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社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对于《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我只谈了我产生共鸣最为强烈的第一章,我认为作为大学生有必要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想要这本书的资源,下面有百度网盘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