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是一部法国电影,英文名是《Intouchables》。汉译名还有《最佳拍档》《闪亮人生》《逆转人生》《无法触碰》《不可触碰》《不可触摸》等,我觉得《触不可及》这个名字是最好的,因为这个名字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触手可及”这个成语。近在手边,一伸手就能够到,为什么还“不可及”呢?
就像影片里提到的一句俗语“没手的人没有咖啡吃”,意译过来可能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意思。但你面对一个残疾人,一个真正的“没手的人”,你能对他说这句话,还当作笑话?你完全没有顾忌对方的心理。对,这才是对残疾人真正的尊重,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人。
白人富翁菲利普的人生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他习惯做强者,他要俯视众生。但是因为一次跳伞事故,他瘫痪在床,脖子以下全没有了知觉,你就是拿开水烫他也感觉不到,更别说自如活动了——这就是“触不可及”的原因。
好在他是一个有钱的残疾人,是一个非常有钱的残疾人,只要钱能解决的问题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他的家,比大别墅还大。他家里一个佣人住的房间比底层家庭十几口人住的房子都大。管家帮他打理日常,医护上门按摩,律师随叫随到,他想招一名全职陪护,就有那么多人来应聘,还需要进行面试筛选。他虽然残疾了,但他的豪车还在,他还有私人飞机,可能还有私人游轮。
他看上的画作,可以一掷千金。他去看歌剧,买二楼的VIP座位。他生日的时候可以把乐队请到家里,想听哪个曲目就听哪个曲目。他的品位是那么高雅,但是他并不快乐,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穿衣要依赖别人,吃饭要依赖别人,就连大小便也要依赖别人。别人侍候他,是因为他有钱。亲人朋友来给他过生日,也是因为他有钱。
他结交了一位异性笔友,动了真情。他不想对方是图他的钱,除了钱,他觉得自己还有高智商,还有高品味,他跟人家信件往来谈了六个月的诗歌,但就是不敢给人家打电话,不敢跟人家见面。他内心其实是自卑的。爱人千里来寻,触,却不可及。
他只有一个孩子,还是领养的。孩子到了叛逆期,他却管教不了。他说的“拿轮椅压你”,他拿得动轮椅吗?他是一个全瘫,他也就只能动动嘴而已。有钱怎么了?有钱也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钱也不代表快乐、幸福。
行文至此,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钱不如有一个好身体?
黑人青年德希斯的情况正好相反,他年轻,健壮,高大威猛,四肢发达,头脑单纯。德希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没钱,找不到工作,依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还因抢劫蹲过监狱。
德希斯家的住房很狭窄,里面盛了那么多人,大的小的,男的女的,分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他的妈妈其实是他的婶婶,他的叔叔死了以后,他的婶婶又改嫁了好几次,生了那么多的孩子,每一个都需要操心,都需要照顾。妈妈的心里装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也都有妈妈,孩子做了错事,最担心的就是怕妈妈知道。
德希斯生活在社会中,花花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是那些东西都不属于他,他就是够得着,也不能拿。不是因为抢劫蹲过监狱吗?不是为送给妈妈一个礼物而偷拿了人家的彩蛋又还回去了吗?不是喜欢上了女佣人而人家不喜欢自己吗?
他的快乐是没心没肺的快乐,是得过且过的快乐,是无奈的快乐。有一个好身体,就该努力去挣钱,用自己挣的正当的合法的收入去孝敬妈妈、去帮助亲人、去改善生活、去追求幸福。
德希斯对自己的评语是“实践能力强”,他不喜欢那些高深的东西,他的思维是直的,但他的动手能力真的很强。他开车技术很好,他合着音乐跳舞也很high,他尝试创作的画卖出了不低的价钱,他也很有表演天赋,成功骗过了交警……他需要智者的引领,他需要一个平台。
孟子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劳力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一个正常的社会,有精英也有大众,谁也离不开谁。一个发展的社会,有先富也有后富,先富要帮后富,后富自己也要努力。
“触”为什么还“不可及”
01300542684355141033155905866_s.png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