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微的晨光中,朦胧的睡梦中,依稀听见或远或近的鞭炮声,这鞭炮既是贺元宵又是送年走。
从“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节开始,中华民族龙的传人就把生活调整成过年的模式,到大年三十达到高潮。在外地的,千方百计赶回家中,家人早已在思念中期盼或许一年仅有一次的团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过完年,中国的传统习俗“三六九,朝外走”,即使你在初三初六初九还不想离开温暖的家,但过了十五,你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也要含着泪带着希望上路了。
如果说“腊八”奏响了新年的乐章,那么元宵节则给春节画上了圆满的休止符。
元宵节,是中国人的“情人节、”“狂欢节”、“祈福节”。
元宵节,这个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是古代中国女子最感兴趣的节日。
在古代,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平常都是“三步不出闺门”的楼上小姐,而在元宵节这一天晚上可以盛装出门赏灯,说不定真可以邂逅梦中的白马王子呢。已有心上人的女子便可以相约幽会。已婚的女子当然就名正言顺地和夫君一起赏灯了。
还记得前些年非常火的一部电视剧《大明宫词》吗?少女太平公主和侍从一起在元宵夜出宫赏灯,满街花灯,眼花缭乱。她迷路了,慌乱中,她一个个掀开每个人脸上的面具,当她揭开一个面具时,她惊呆了,她看到的是一张无比俊美的脸,绝世无双,那个人就是薛绍,元宵之夜初见的唯美成就了一段千古爱情佳话。
和元宵节有关的中国古代诗词更是灿若星河,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当数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读来唯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感慨。
当然还有一首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灯火满天,游人如织。诗人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向我们呈现了火树银花,歌舞升平,通宵达旦的元夕之夜的盛况。
王国维先生把最后一句的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
安徽的黄梅戏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夫妻观灯》,其唱词则体现了丰收的人们元宵节的狂欢:
……
夫妻二个城门进,抬起头来看花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王妻 四面八方闹哄哄。
王 妻 长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得头一伸。
王 妻 矮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在人网里行。
王 妻 胖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得汗淋淋。
王 妻 瘦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挤成一把筋。
王 妻 小孩子来看灯。
王小六 他站也站不稳。
王 妻 老头儿来看灯。
王小六 走起路来戳拐棍。
王 妻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
王 妻 观长的。
王小六 是龙灯。
王 妻 观短的。
王小六 狮子灯。
王 妻 暇子灯。
王小六 犁弯形。
王 妻 螃蟹灯。
王小六 横爬行。
王 妻 鲤鱼灯。
王小六 跳龙门。
王 妻 乌龟灯。
王小六 头一缩,颈一伸,不笑人来也笑人,笑得我夫妻肚子疼。
王 妻 王小六 冲天炮,放得高。火老鼠,地下跑,唷,唷,不好了,老婆的裤脚烧着了。
王 妻 急忙看我急忙瞧,我的裤脚没烧着。砍头的你做什么,不看灯你尽瞎吵,你险些把我的魂吓掉。
王小六 这班灯观过了身,那厢又来一班灯。
王 妻 手捧莲花灯一盏胖子来看灯,二家有喜。
王小六 三盏灯。
王 妻 三元及第。
王小六 灯四盏。
王 妻 四季如意。
王小六 五盏灯。
王 妻 五子登科。
王小六 灯六盏。
王 妻 六六大顺。
王小六 七盏灯。
王 妻 七子团圆。
王小六 灯八盏。
王 妻 八仙过海。
王小六 九盏灯。
王小六 王妻 九龙盘柱灯十盏,十全十美满堂红。
唱词诙谐,趣味盎然,市井百姓,欢乐尽现。所以说呢,作为春节的最后高潮,“正月十五闹元宵”强调的是普天同庆万民同乐全民狂欢的景象:赏一轮圆月,看万盏花灯。焚三炷真香,祈万年繁华。
诗人飒然的《元宵》也给出了答案: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为求福祉五百年。
虽然时代在变迁,生活方式在改变,元宵节作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狂欢节、祈福节的特征可能在慢慢地淡化,但它的象征意义一直都在。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人生的追求,从未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