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自己的小蜗居也快几个月了,每次住在我楼下的那家都会引发我对婚姻的思考。
那应该也算是我的邻居,只是我们没有见过面,最熟悉的是他们的声音。
好多次就想吐槽来着,一直忍着不说,因为咱压根就说不过人家。因为会得到反驳“我在自己家吵,又没去你家,关你什么事儿?”
好几次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之间就感觉要来暴风雨似的。一个男声和女声的争吵此起彼伏,硬生生地打扰大家的休息。
我一直怀疑现在的隔音效果咋就那么差呢?虽然是上下层,但那位男士标准的北京腔还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听不清他们到底在争吵什么,但也能感觉到他们的争吵,女方更像是昂着头,用很尖锐的声音表明自己的态度。
而男方呢,经常会打断女方的话语,用很高的声音掩盖女声,这样自然就只有男方强势的份了。
我一直以为,适当的吵架其实是可以感情的润滑剂,但如果一个家里经常充斥着吵架声,那么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了。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听过一个邻居女孩的故事。
她从小生活得不幸福。父母关系不好,家庭对她来说不是港湾,是一颗定时炸弹。
从小到大,她的生活里只有母亲的陪伴,因为父亲赚不了母亲那么多钱,心里还经常埋怨,对母亲非常苛刻挑剔,也会看到父亲对母亲的殴打,甚至有时候母亲只能默默一个人去医院养伤。
为了孩子,这位母亲最后决定逃离这个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庭,带着女孩生活,但是就是十多年了还是没有离婚。
理由是,母亲觉得应该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即使父母亲关系不好也不能让外人看出来,不能让大家笑话。
事实上,女孩从小到大的家长会,只能见到母亲的身影,而需要父亲参与的那部分则是由舅舅代替,也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的身影。
终于,有一天女孩长大了,某一次非常郑重地向母亲建议:
妈,我知道您忍受着那个男人,都是为了我,但是这么多年,看到您受的那么多委屈,憋在心里得多难受啊,你们反正早就没爱了,要不您就离婚吧,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一个不能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绑架一辈子。
那次,母亲哭了,眼泪是为自己也是为女儿流的,知道这么多年,自己带着孩子不容易,也为即将解放的生活开心。
离婚后,女孩依旧留在母亲身边上学,直到考上大学,去到外地。而那位忍受了十多年名义夫妻的母亲,也开开心心地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独立,而又开始爱回自己。
在大中国,有多少家庭是为了孩子而没有选择离婚的夫妻?
与其拥有一个“完整的家”的名号,倒不如选择“家里常见笑声”来的有意义。如果实在没爱了,那就解放各方,诚实地面对自己。
从另一方面来看,恋爱更加自由,而结婚确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
虽说这个时代离婚如家常便饭,从目前中国那么高的离婚率就可以看出大家也开始快餐似的对待它。但如果有孩子的话,每个人都得好好考虑这件只需要一纸协议的事情。
如果是结婚,大家肯定都是抱有想要一直一直下去的心态,既然如此,如果选择的那个人将陪伴那么多年,那现在急什么呢?
图片来源:Conmongt
图片授权基于:CCO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