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斐摘录(三)

那些轻易判断男女的标准特征,不一定指向人的真实性别。出处《丹麦女孩》

你今天看到我是女性,是我把社会文化里认为是女性所有的特征再现给你看,所以性别在社会学里是种“再现”。Sex,生理性别,是天生生殖器官不同,荷尔蒙不同,XY染色体不同。

Gender,社会性别,是我们再现的男性或女性气质,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一系列影响。男女两性的不同,井不是天生的,是社会规训的结果,是有可能改变的。

学习社会性别时,第一个冲击我的是真实的自我是什么。真实的自我第一步挣脱的框架就是性别的框架

那个豪爽的自己其实挺好的,跟我的性别没有关系,它不损害我作为女性的价值,也不损害我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反思:社会上对我的很多规训,是不是我真实想要的。

爱情旧脚本背后,其实是传统的性别规范在制约你。

性别刻板印象的困境:我们自己不能完全吻合刻板印象,同时我们嫌弃别人不吻合刻板印象。

两性的大脑是没有差异的,我们看到的所有差异都是因为某个个体在某一个领域从事的事情更多。

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与爱情旧脚本里的角色设定紧密相关。

两性越来越像,对立却越来越严重。

现代社会两性之间越来越趋同,同性之间的差异反而在拉大,两性之间的差异小于同性之间的差异。

两性差异:生理差异、文化建构的差异、

这门课想带我们跳出性别刻板印象回归到个体,让差异变得可协调。

我们关系越亲密,越不能容忍差异。爱情,恰恰是处理这种差异非常好的方式。

处理差异的能力是维持爱的核心能力,也是这个模块要传达的主要能力。

人无法做到完全的中立客观,所以你不用担心会陷入虛无。关键在于要自觉自己的价值判断。

高级的宽容是一种同理心,但是同理心是很疼

痛的,所以要用在少部分人身上。宽容要用在刀刃上,不要不分对象地宽容所有人。对伴侣的宽容是,将快乐放在成长前面,只要责任是对方自己承担,那么你其实没有干涉的杈利。宽容暗含了由上而下的权利意味,但很多时候其实你没有权利要求对方怎么做。

价值底线:什么是“三观一致”。不作评价,但还要有最基本的核心价值。对他人以法律要求,对自己以道德要求。你内心的底线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在爱情里强调三观一致,是已经跳出爱情旧脚本的表现,三观一致的对象是个体而不是角色。

三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你觉得你对这个世界会有什么贡献?

你觉得未来世界会怎么发展?

人生观: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是好的

价值观:日常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是高价值的,什么是低价值的?这在两性关系里往往通过金钱观体现出来。很多时候两个人出现分歧跟爱不爱没关系,仅仅是两个人的价值观不一致。

三观一致井非要求我们在每一个价值判断上都完全一致。只要不越过对方三观的底线,互相能接受彼此就可以了。

三观不一致的表现:

1.无法互相欣赏

2.在同一类事情反复起冲突

井不是跟妈妈好的男性都是妈宝男,而是在所有事情上都不根据事实而匙妈妈的意见作出判断的男性才是妈宝男。

判断三观是否一致的方法:

当对方价值判断跟我不一样时,我是能作出让步,还是感到出离愤怒

直男:虽然在旧脚本里,但对个体权责利的认知是统一的,可以协调甚至改变

直男癌:两个脚本的好处都希望自己独占,对伴侣的要求是双标的,无法协调

我们要特别小心双标的人,因为他/她有多重解释系统,却没有反省和改变的能力。

三观井不是一成不变的

年轻时更容易产生爱情的原因之一是个体的三观还在快速地形成和变化中,与别人三观一致的概率更高,甚至互相影响共同形成。

三观已经成型后再恋爱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三观底线并判断改变和互相协商的空间。

长期关系的相处,其实是两个人因为相爱去靠近彼此的三观的过程,三观是可以在动态中逐渐一致的。

因为三观不一致分手也不是糟糕的事情,它能带来的成长是让我们更明白自己的三观底线是什么。

在不清楚双方的差异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仅仅用“三观不合”去结束一段关系是非常偷懒的做法。

很多人粗暴地把“三观不合”解释为 “你跟我不一致”。只要跟我不一致,就是“三观不合”。

如果你自己一点也不愿意改变,直接认为我们就是三观不合,那也是一种双标,不要让三观不合成为一种借口。

越亲密的关系,对三观一致的要求越高。三观越成型,要有意识地越包容。

individual,在西方是现代性的核心观念。指的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社会地位、能力、作用上有区别的有生命的个人。

个体化,社会学概念,指的是在当代社会,个人作为社会关系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单元,独立性、独特性和主体性日益得到显示和表达的过程。

skinship:肌肤接触,皮肤友谊,泛指有皮肤接触的感情

密集母职:以孩子为中心,认为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越好,与孩子荣辱与共。把照顾孩子看作是女性的主要职责。

我们所有对历史的解释,其实都是我们对未来的期望。你希望未来是什么样的,你就会怎么去解释你过去的历史。

熟人社会的逻辑是旧脚本的产物:你和我的事情有关联,没有明显界限。

《观念史研究》

新旧脚本更迭: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个体崛起,注重边界。

旧脚本:两个人一且结合为“我们”,就不分你我

新脚本:“我们”里可以分出我、你、我们

1.我有没有权利看别人的手机?

2.我有没有权利要求另外一个人向我报备他每时每刻的行踪?

3.我们能否干涉或鄙视一个甘于平庸的人?

4.我们有没有权利干涉他人的交往自由?

一旦关系加上爱情,个体和个体之间的边界就开始垮掉了。

过度强调个体,关系会失去连接感

过度强调 “我们”,在关系里会牺牲自我

两个误区:

1.坚持自我,毫不妥协,不然就会失去自我

2作为女性就应该无保留牺牲奉献,要看“我们”是否牢固。

爱情新脚本里,必须要学会区分三种类型的事情:1.我们的事2.个体的事3.我需要你来做的事

权责利一致原则:

1、我的事:权利、责任、好处我一个人承担

2、我们的事:权利、责任、好处两人共同承担3、我需要你做的事:权力、责任、好处都是我的,但是我需要你的帮助

区分你、我、我们的事,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底线不一样,需要双方共同协商。

平衡不容易,但要有意识地去磨合双方的边界。

我们的事:协商原则

仅仅因为你爱我,你就一定要把我的名字写上去,这个逻辑是不通的。

权责利不统一,会让关系失衡,这种失衡一定会带来问题。

个体的事:尊重原则

我需要你做的事:感谢原则

直男癌和女权婊的问题在于权责利不统一,责任全部要对方承担,但是好处自己都要。

平等意味着你享受更多的权利,但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平等的本质是,两个人就“什么是权责利一致”不断地进行协商。形成“我们”要让渡

一部分权利,但不意味着让渡所有个体权益。平衡独立和亲密,就必须要学会协商、尊重和感谢这三种爱的语言。

每一个亲密关系都有独特性,所以不要去迎合外界的标准,而是磨合到适合你们两个人的方式。

我们在爱里的体验,都是靠一次又一次的磨合完成的互惠型、享乐型、磨合成成长治愈型,找到一个可以开始的人,磨合成属于你的Mr. Right。

我们要做的不是社会意义上所有人认可的好爱人,而是我要做你的好爱人,你要做我的好爱人。

(完结,感谢沈奕斐教授拓宽我的认知范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爱情脚本:由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所确定的一整套关于爱情的机制。 新旧脚本差异:旧脚本家庭利益至上(熟人社会),新脚...
    寸之地阅读 1,755评论 0 0
  • 矜持的坏处是,一个女性说“不”的力量被削弱了 爱情旧脚本对女性的要求是被动和矜持 坦诚是所有关系的基础,〝小心机”...
    寸之地阅读 676评论 0 0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目 录 摘要······...
    guoaiqiang阅读 11,174评论 0 5
  • 第五部分 群居问题 第九章 合作联盟 1 合作行为的进化 1.1 利他主义难题 利他”的设计特征促使个体为其他人提...
    Rookie007阅读 6,927评论 0 2
  • l 简介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出版的一本社会心理学的著作,它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小潘chic阅读 8,7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