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中国二十年来最成功的创业公司之一。腾讯有多成功?坊间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
人生有一种遗憾,叫做没喝过茅台酒;
人生还有一种后悔,叫做没买腾讯股票。
自2004年在港股上市以来,腾讯股价累计涨幅高达389倍。如果在2004年,用100万元买一套一线城市房子,现在房价在1000万,而如果拿这笔钱买腾讯股票,今天的收益近4个亿。
能跑赢房价的股票,真的不多,而腾讯的股票,是碾压房价的。
那么,一个五人创业小团队,究竟有何魔力,能在短短二十年,发展成为亚洲互联网公司市值最高,握有QQ、微信等多个亿级流量入口,覆盖移动社交、新闻、视频、游戏、互联网金融一站式服务的帝国?
读吴晓波所著《腾讯传》,再结合对腾讯的持续观察,我觉得,至少有这两方面不容忽视:
一、千年未有之大机遇
一方面,马化腾及腾讯,遇到了一个千年未有之大机遇。
为什么说千年未有?因为在时间与空间上,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政治、经济、科技等多个大机遇,叠加在了一起。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数千年来从未见过的牛市。
政治上,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后,迎来了统一。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政策、制度,都高度统一,这为腾讯这个本土化互联网巨头提供了良好的底层基础。试想,如果马化腾生在民国,即便是遇到科技浪潮,也不会有腾讯的出现。马化腾如果出生在一个人口小国,没有13亿量级的人口做支撑,也不会有腾讯。
经济上,马化腾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腾讯是从深圳起步的,马化腾及几位创始人从小便见证了深圳的发展。耳濡目染,都是最新鲜的商业思维。这不仅使他们有了更具前瞻性的思考与决策,而且在创业过程中,也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的红利。
另外,九十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涌动,国际资本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腾讯在创业过程中,如果没有美国IDG,香港盈科,南非MIH等风险投资公司的几次关键性投资,将面临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结局。例如,在创业初期,因为账面资金仅剩1万元,腾讯曾开价三百万卖掉QQ软件。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现在用到的社交软件,就不是QQ和微信了。
科技上,PC电脑、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相继出现,引发信息革命的浪潮,给腾讯带来了全新的市场机遇。如果没有电脑、智能手机软硬件技术的突破,没有互联网通讯的普及,QQ、微信等产品就没有了承载的平台。
此外,腾讯的创始人团队,基本都是中产阶级家庭出身,比同龄人有更多资源,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比如马化腾从小就有一台专业的望远镜,大学期间,在其他同学尚未装备电脑时,他们就已经有了电脑。早接触,早训练,早受益。这一点,同样出现在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科技巨头身上。
二、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
除了外部机遇,马化腾及团队本身的努力与智慧,也是腾讯崛起的重要原因。
努力自不必说多说。马化腾是典型的工作狂,即使到了二十年后的今天,这种文化在腾讯内部还是有很好的继承。在马化腾没结婚前,大家晚上九点十点收到他的工作邮件,是一件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马化腾结婚后,大家本指望轻松些,却开始在晚上十二点,接到他的工作邮件。
努力一直是成功的必需。就像空气、水、食物是人类的必需一样。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在时间、精力上碾压式的投入,就很难获得胜利。
当然,光有努力还不够,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腾讯至少做对了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着明确的赛道。
虽然腾讯看上去无处不在,但从QQ这款产品开始,腾讯的核心赛道就非常垂直。如果打标签的话,用四个就够了:互联网社交、软件、中国和内容。
QQ、微信,这两大流量入口,做的就是互联网社交,干的就是将人与人连接起来的活儿。腾讯的产品,基本上都属于软件范畴。腾讯的核心阵地,一直是中国13亿网民。而腾讯新闻、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则是腾讯基于连接这个骨架而打造的内容肌肉。
互联网社交、软件、中国、内容,这四大支点,为腾讯带来了精准的、无限延伸的赛道。
在腾讯历史上,有过多次商业战争。比如和国际巨头微软旗下软件MSN之战。大战MSN,腾讯赢在了“中国”这个标签上。因为在本土化的应用创新上,腾讯比MSN强了太多。
比如QQ秀这种带有强烈个人风格属性的内容,MSN就没有,但腾讯有。再比如,同样一个超大文件离线传输功能,腾讯一两个月就完成了,给商务人群很好的体验。但MSN限于复杂的全球化管理,根本就无暇顾及。
微信与米聊的竞争,腾讯赢在了“互联网社交”与“软件”这两个标签上。雷军团队在社交与软件产品上的经验,远不及已经玩转过QQ的腾讯,所以米聊必然会败下阵来。
当然,腾讯脱离自己的核心赛道,进军其他赛道,通常也没什么好结果。比如当年与淘宝竞争的拍拍网,就被更垂直于电子商务的马云逼退了。与百度对战的搜搜,也没能掀起太大风浪。
马化腾曾说,腾讯只干两件事,一件是连接,一件是内容。更准确的说,腾讯只干中国人的连接与中国人的内容。其他的事情,交给其他互联网公司去做,效果会更好。
二是本土化的应用创新。
这一点是上一点的延伸。因为对于腾讯来讲,特别重要,所以单独抽出来成为一个要素。
腾讯是世界范围内,在本土化应用性创新上,最成功的公司。QQ群、微信红包、公众号等等国民现象级产品,都是基于中国用户的体验而打造的。
腾讯应用创新能力背后,是特别注重用户体验的制度与流程。
在QQ优化过程中,马化腾、张志军他们天天去网吧观察网友是如何使用QQ的,拿QQ都做些什么。这个与用户贴身热舞的习惯,最后成了腾讯的传统。
而腾讯的“10/100/1000法则”,即腾讯的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就是这个传统的制度化回应。
另外,以微信之父张小龙为核心的产品经理群,还奉行自我体验这个主张。他们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用户,反复使用产品,寻找优化空间,这个方法甚至比用户调查效果更好。
三是快速跟进战略。
腾讯一直为人诟病的,就是他的快速跟进战略,甚至一度被新闻媒体骂为《“狗日的”腾讯》。
从过程上看,无论是QQ、QQ农场、QQ堂、腾讯网、微视等等,大都是看到其他领域有不错机会与产品的情况下,后发追赶的。虽然腾讯对这些产品做了更好的优化,但毕竟是后来者,会给公众留下不好的影响。
我觉得,快速跟进战略,虽然有些不讲理,但对于腾讯来讲,确实是一大优势。因为腾讯坐拥QQ、微信等PC端、移动端的流量红利,在此基础上,去做拓展延伸,是很正常,也是很正确的事情。
所有的企业,都会基于自己的核心优势去做业务开发与拓展。而且腾讯在拓展过程中,一直在做优化创新,不断迭代产品。用他们的话讲,就是“小步快跑,试错迭代”。所以,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除非他们偏离了刚才我们所说的核心赛道。
三、对于我们的启示
分析完腾讯帝国崛起的内外因素,我们创业者,甚至普通人来讲,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塔兰特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不辜负时代机遇。
首先,我们依然处于这个百年未遇的大机遇里。改革在不断的深入,科技在持续的进步,个人的发展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辜负了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当然,有机遇就有不确定性,就有焦虑。这些都很正常。要敢于拥抱不确定性,才能摆脱焦虑,看到机遇。
即使负债,也要自我进化。
从马化腾、比尔盖茨、乔布斯等精英的创业史可以看出,他们先于大部分人接触到了电脑,学会了编程。这取决于他们的出生及教育环境,当时因为阶层所固,环境是很难改变的。
但是,今天这个时代,给了普通人更大的空间。只要你敢于对自己的明天买单,敢于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那即使你出生普通,也可以通过负债这个金融杠杆,去为自己加持。
当然,负债不是吃吃喝喝买衣服,是去接触更新的事物,学更新的知识,认识更牛的人。自我进化,才能打破马太效应,才能逆转命运。
找到并坚持自己的赛道。
在自我进化的过程中,找到那个能够不断满足人类需求,有蓬勃发展生机的赛道,然后让自己去适应赛道,坚持这种选择。
通过长期努力,这条赛道的高手会越来越少,而你就会成为其中之一。你的价值,也相应会翻倍。现实情况是,大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赛道在哪儿,很多人都是在混工资过活而已。
总之,腾讯帝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丰富的经验与启示。做时代的耕耘者,除了刻苦,还需要战略智慧。
▼ 推荐阅读
如何成为创业赛场上的顶级球星
没资金没技术没人脉,靠什么创业
营销就像谈恋爱,千万别急着表白
如何用抖音卖掉全世界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