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李雪的一篇微博:希望孩子将来做事情优柔寡断、行动力差吗?那么就要从小教育孩子:做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
这段话我看了三四遍才看明白……
我就是那个孩子,但不是那个妈。
今天不说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来说说我是如何从优柔寡断到坚定愉悦的投身其中吧。
1、外界的肯定,自我的肯定。
(论肯定性我信息的重要性)
2、尝试做某事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
(如果一次都没有,那可不可以想到曾经做过的有坚持做带来成就感的事情呢?
回忆起来,我妈对我的教育的确就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也挺对,是吧,真理啊~
然而我印象里,自己就是个优柔寡断,很难坚持到底的人,甚至自暴自弃,算了,优柔寡断,虎头蛇尾也没啥,又不会S。但是心里还是深深的鄙视这样的自己,嘛~反正也改不掉了,那就接纳它吧!但,鄙视一直都在!
直到今年夏天,参加了一个21天打卡营,那时候的21天对我来说,简直是马拉松。
但不知道为啥,一直毫无存在感的自己,在那个群体里特别的突出,不管是觉察还是打卡内容,一直被教练拎出来表扬。
一开始觉得教练的表扬是套路,对客户么,总是免不了一番商业互捧,到后来发现,来自教练的肯定,说出了我心中的声音,那是我自己在心里偷偷肯定自己的部分。
原来肯定自己这么难啊~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希望明天的自己对今天的自己表示感谢,你会做些什么呢?】
每次我想要偷懒的时候,都会想到这句话。
又遇上了一个瓶颈:真的因为特殊情况,空白了几天,我会担心再捡起来就更难了。
【对于不熟悉的事情,我们坚持,这需要用力,但我们的熟悉度到达一定层级,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坚持,而是享受了,这时候即便空白几天,也不会对整体有大的影响】
对此,我对坚持有了更温暖的定义——因为想做,就有持续性。
并不是一天不落才是持续性。
这种情况反应在我的大篆书法班。这个书法班是线上课程,完全颠覆我对书法的认知,但是篆书又是我没有接触过的字体,3个月的书法课,在写了一个月后,来到严重瓶颈期,每天写字都很痛苦,也强迫自己不能放弃……终于还是弃写了……从一天,到一周,再到两周,足足近一个月的时间,完全没写。弃写的日子里,我听完了老师所有晦涩难懂又充满诗意的讲座,这些讲座带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距课程结束前的一个月的时候,我重新开始写,这次,不但发现字写的顺眼多了,还发现自己很享受,现在课程已经结束,我还是每天心心念念的早起写字,还报了年后第二期的隶书课程。
现在对我来说,坚持不坚持不是重要的了,因为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会保有持续性~即便不是every day,但也是all in ~
优柔寡断好像也不见了,现在我更多的愿意去尝试,只有试过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比如学画画,我尝试了素描、油画棒、彩铅,最后选择了彩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