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九月最后一天,依旧是忙碌的,早上五点半的闹钟,起来洗头发洗漱,六点四十打车出门,七点到学校,七点十分上早读。
紧接着,第一节上课,第二节听课,三四五节讲座,早饭都没来得及吃。
外行人羡慕做老师的假期多,觉得老师几节课上完就没事了,但是其中辛酸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从九月开学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准时打卡下班,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还有很多的杂事。
这些琐碎的任务,看着不多,但每天一点一点,都在消耗心力,消磨热情,像手机在后台默默运行的程序,悄无声息地,就把满格的电量耗到了红色预警区。
更让我愧疚的是两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开学一个月,我没能接送过他们一次。早晨出门时他们还在熟睡,晚上偶尔回家,他们早已进入梦乡。
有晚自习的日子,下课都九点多了,家离学校又挺远,我就直接住在学校。孩子们也知道妈妈在工作,在家很乖。
这种理解,让我既温暖又酸楚。
02
可生活的温柔,也藏在这些“忙完这阵”的间隙里。
就像今天中午,约好朋友去学校外面吃饭。坐下来第一句话就是“忙了半天,早饭还没吃,快饿死了”。我俩相视一笑。
我们点了两份肉菜一份青菜,还点了一杯喝的,边吃边聊,不用刻意找话题,也不用掩饰疲惫。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不能没有女孩子。
因为同频,所以彼此懂得。
所带的新班级,孩子们也逐渐适应了我的上课方式。课堂上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或是听到他们精彩的发言,所有的疲惫都会暂时退散。
我不在家时,家里人把两个孩子照顾得很好;幼儿园老师也都认识了兄妹俩,对他们都关怀备至;父母身体尚且硬朗,免去了我的后顾之忧。
这些都值得感恩。
最要感恩的,还有我自己。无论多忙都坚持阅读与写作。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书,拿起一支笔,我的世界变得无比广阔。
这个月读完了三本书,在报刊上发表了五篇文章。
当文字在笔下流淌,当思绪在纸页上绽放,所有的劳累都被暂时遗忘。
这种沉浸在热爱中的感觉,就像在深海里努力向上游,终于浮出水面时吸到的第一口新鲜空气——清冽、甘甜,让人重获新生。
03
因为坚持读书写作,身边的同事也经常打趣我说:“丢丢,又高产了”。其实我知道,我并不高产,只是努力坚持,把刷手机的时间,多用来和文字打交道。
有很多文友比我厉害多了,都可以靠副业养活自己,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只要坚持,我相信会等来自己的春色满园。
这些年的笔耕不辍,让我在文字的另一端,遇见了许多素未谋面却惺惺相惜的读者朋友。我们以墨为舟,以字为桥,在这纷扰的网络世界里,悄然建立起一座精神的故乡。
经常收到留言或者私信说喜欢我的文字,说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前行的力量。
这些反馈如同暗夜里的萤火,虽然微弱,却真切地照亮着前路。原来,我笔下的光,也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点亮色。
汪曾祺先生曾说:“人生忽如寄,莫负茶、汤、好天气。”我们都是平凡的旅人,踩着生活的琐碎往前走,会累,会慌,会为没做到的事愧疚,会为没顾全的人遗憾。
可只要回头看看,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朋友的同频、家人的支撑、还有自己坚守的热爱,都是我们热爱生活的理由。
04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也是一地鸡毛,累吗?是真的累。但我们更要好好生活。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所以我们不用总盯着自己“没做到”的事,多看看手里“拥有”的东西:有课可备,有娃可盼,有书可读,有字可写,有爱的人在身边,有懂的人在左右,这就够了。
生活或许疲惫,但只要心里有光,就总能在忙碌里,活出温暖向阳的底气。
愿我们都能守住自己的热爱,哪怕只是方寸之地;愿我们都能在鸡零狗碎的日子里,把寻常烟火过成诗;愿我们永远有勇气说:哪怕生活疲惫,我依然热爱它。
那些藏在热爱里的坚持,终会成为我们对抗平庸的力量,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闪着光。
丢丢姑娘,二胎妈妈、语文老师、文字和摄影爱好者。做个好妈妈的同时努力工作用心生活,用一支笔一个镜头记录一切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