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春夏秋冬”

原标题:读经典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工夫

这两天给一同学录《仲夏夜之梦》,其熟悉度其实已经达到包本通关的水平,然其内心不稳定,着急,在背诵过程漏个别单词,录像结束后,我反问他,他自己都有所惭愧:承认自己刚开始读的时候不扎实,不太愿意听音频模仿,等到后期出现问题时才开始弥补……

是啊,有些事可以弥补,但有些可能错过了,就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般,无力回天,无法挽回。教育也是如此,时机错过了,虽然看上去可以弥补,实则错过了还是错过了,为何不一开始就抓住呢?

《礼记》有云:“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万事万物皆有其春夏秋冬,庄稼如是,人如是,教育,难道就不是了吗?

“0-13岁”是儿童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时期,它是属于播种的时期,不是收割的时期,是属于酝酿的时期,不是发用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孩子的“春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春天来临时,农民都会很辛勤、认真老实地播种,因为他们知道,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最佳时期。但当我们谈到教育时,我们是否想过孩子的“春天”呢?有没在孩子时值春天之际播下好种子呢?或是在违背大自然“春夏秋冬”之本意,在春天最美好的播种酝酿时光里,总是想收成,甚至揠苗助长?

在儿童“春天”之际(0-13岁),读最好的书,听最经典的音乐,看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字帖,还有画集,于儿童来说其实才是最好的种子。

或许这样讲,跨度太长,先从当下读经开始说起。当一个孩子开始读一本经典时,此时就相当于春天,我们在他心中已经播下了好种子;当他把这本经典到很熟时,开始背诵,种子到了夏天开始有所成长;当他可以整本通本背诵——包本录像时,就到了秋收了。而之后,这本经典会进入“冬藏”阶段,藏在其生命的深处,等待必要时发用,到时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可以说,孩子每读一本经,每背一本经,都是在经历“春夏秋冬”,时间在经历春夏秋冬,心性其实也在经历春夏秋冬,读经就是“春作夏长,秋收冬藏”的工夫积累。

如果我们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考虑呢?把孩子一生看成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春天不努力勤劳种下好种子,人到“夏季”如何生长的?以何为成长背景?更不敢奢谈秋天收成,年老时值冬季,是否有什么可以藏,怎么用?

还是称孩子还是在春天之际,赶紧播种吧;称孩子还是在记忆酝酿吸收的黄金时期,赶紧读经吧,为孩子积累一生的工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在微信后台有不少人问我时间管理的问题,总结起来无外乎这几点: 天天加班还是感觉时间不够用,想学什么也总是没时间...
    王二宝阅读 8,329评论 0 2
  • 杏花林中,一箫《杏花天影》,幽处妍姝,一袭青衫,摇晃在秋千之上,远离尘嚣,与世无争。君默然现在我眸中,那是你我第一...
    袭梦人阅读 2,472评论 0 0
  • 以往我们执行Selenium脚本,如果为了提高脚本的执行速度,我们可能会考虑使用HtmlUnit 或者更多的使用P...
    博客已迁移I米阳阅读 14,620评论 10 8
  • 想问你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恐惧的东西?因为恐惧,每天过得诚惶诚恐,三天不联系,我就会怀疑你的生活是不是没...
    牛小蜗阅读 1,683评论 1 1
  • 01 我喜欢你,拜拜 艺,来自小县城,18岁那年到首府上大学。未出过远门的她,被大城市多彩生活吸引,同时也被念...
    随风飘的沙阅读 3,12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