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江苏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员干部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者,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重实践”要求,筑牢信念根基,永葆奋进姿态,锤炼过硬本领,在实践中挑重担、扛重任,在工作中谋实事、出实招,以“想干事的激情、敢干事的担当、干成事的本领”认真履职尽责,奋力干出新业绩、开创发展新局面,更加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树牢“一心为民”的“政绩观”,匡正干事创业导向。以学促干,就是要在实干中创造业绩,但“实干之路”若没有正确政绩观的指引,就会偏离方向,如同缘木求鱼、敲冰索火,不仅难以取得成效,还会虚掷时间、精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在面对政绩的“诱惑”时,依然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重上级评价轻群众感受的问题,长此以往必会损害高质量发展的有序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赤子情怀谋好长远之策、抓早未成之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实事,少一些为名利孜孜以求、为付出斤斤计较、为闻达投机钻营的虚浮,把各项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往群众的心坎里做,在“一锤接着一锤敲”中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主题教育和各项工作的“完成度”。
提振“一鼓作气”的“精气神”,增强干事创业动力。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结果。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唯有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重任千钧惟担当”的昂扬斗志恪尽职守、迎难而上,才能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要以健全的制度机制为敢担当善作为干部“保驾护航”,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党员干部要自觉摒弃“躺平”心态,不当甩手掌柜、不搞隔空喊话、不耍花拳绣腿,要在深入一线中把底数摸清、把问题找准、把方法查明,在实践历练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依靠顽强斗争不断拓宽干事创业的格局和眼界,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早日将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开创“一往无前”的“好局面”,形成干事创业合力。满怀干事创业激情,能够为我们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续写实干篇章的基础所在。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正是因为我们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战胜一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广大党员干部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带头向前奔跑,把奋斗作为最坚实的底色,牢记历史担当,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启发智慧,提高自身本领,提升自身党性修养,把准前进的正确方向,然后用心钻研,用心干事,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去,为人民做实事、谋福利、解忧纾困,真抓实干提振精气神,全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展示新形象、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