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是战国时的大军事家,卫国人,纯爷们儿。史料上对于女子的详细记载往往就是几句话,因此不得不引用一个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行讲述。
起初,吴起向曾子求学,他母亲病逝,也不归家;曾子认为吴起心性凉薄,绝交了。学优则仕这条路行不通,吴起便勤学兵法,到鲁国求官。正碰上齐国攻打鲁国,而吴起的军事才能极为出色,因此高层就商议委派吴起领兵拒敌。像吴起这种人,他的追求就是马斯洛需求模型中的最后一层,对于一展胸中才学拥有难以想象的渴求。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他为了消除鲁国高层的最后一层疑虑,就将妻子杀死。鲁国最终以吴起为将,大破齐军。
彼时,吴起尚未显名于诸侯,他妻子也必不是什么大家小姐,否则史书上就得来一笔了。在此背景下,鲁国高层怎么可能怀疑到吴起会顾及妻子呢?我十分同意曾子的看法,吴起心性之太过凉薄。吴起少年时出外求官,求了多年也没人搭理他,花钱太多,家里因此都破产了。同乡的的人很多都笑话他,吴起恼羞成怒,便杀了其中三十多个。临跑路时,跟母亲诀别;在手臂上咬了一口,发誓说“我不当大官,绝不回卫国。”从这些旧事中也能看出吴起的为人了。鲁国国君也深以为然,就找了理由辞退吴起了。
说到这儿,不禁就又想起了刘备。《三国演义》中,刘备逃难途中遇到猎户刘安,刘安杀死自己的妻子,割肉给刘备当野味吃。我最初读到此节时,胸中烦闷,直欲呕吐。虽是演义,但历史上人吃人的事实在太过平常。这都千多年后(说的是明朝,小说讲的是三国,观点却是明朝的),女子地位高了(有名姓就是其中之一)不知多少,尚且如此;更何况战国这样的乱世之中了。所以我对于儒家是古非今的观点深恶痛绝,那个愚昧、残忍、阶级固化的时代是牺牲了多少先辈才推翻的,还敢说什么民风不古?难道杀死自己的妻子给达官贵人吃就是民风淳朴了?所以我看某些小说当中灭杀孔丘门徒,竟莫名的兴奋。恨不得当一回秦始皇,把这帮是古非今的混账给一并活埋了。
吴起离开鲁国后,前往魏国。魏文侯魏斯是魏国开国君主,是一代明君,知人善任。文侯向李克征询吴起的为人,李克说,这人贪婪好色,但是带兵打仗连司马穰苴都不能胜他。司马穰苴是什么人?那可是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法》的作者,一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然安,忘战必危。”到了今日也不过时。魏文侯当即对吴起委以重任,吴起也不负所望,为魏国开辟了河西之地。
魏文侯死后,武侯即位,用田文为相,稳定国政。田文死后,公叔为相。田文有宰相的法度,公叔并没有。吴起镇守河西,与强秦相持,位高权重兼且民望甚隆;这样的处境,历来都是遭人忌恨的。公叔向武侯进言说,吴起是有大才能的人,魏国是小国,又和秦国接壤,恐怕吴起不会久留,不如大王你将公主嫁给他,以安定他的心。主弱国疑,这番话正挠中武侯痒处,武侯安能不叫好?随后,公叔召吴起回来,并请公主故意打骂自己。武侯召见吴起,欲赐婚;吴起因先前见公主不太好相与,便坚辞不受。武侯以为吴起有异心,便有意排斥;吴起只好跑路了。
瞧见没,这就是贱人嘴脸。当妻子不是名门望族时,就可以随意打杀;当未婚妻是高高在上的公主时,就只能畏畏缩缩,连娶都不敢娶了。这也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历史上就是这样,权力往往掌握在那些不配拥有它的人手里,这些人不见得有多坏,但却不断的害死那些你钟爱的忠臣良将。有才能的人走到哪里都会被排挤,因为他让别人相形见绌,让别人不自觉的难堪,故而老子这样教导我们“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