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成为他自己生命的预言。
因为人是非常自恋的动物,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自己的这个说法,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说法是对的,你会不遗余力地把万事都朝着这个说法的方向推进。我们的外在人生,也就是命运,常常是我们的内在意识,花了很多年推动的结果。
一、问题陷阱
一天晚上,我和女朋友走在路上,她问了我几个问题。
问:昨天晚饭吃的什么?
答:黄焖鸡米饭。
问:我们十一假期去哪里玩?
答:嗯,,,,去千岛湖吧?
问:你喜欢我吗?
答:喜欢!
女朋友说:你不喜欢我!
“啊?为什么?我哪里没有喜欢你?”,我当时真的很好奇她这是来的哪一出,这种神经质的东西我也是受不了的,于是我问她原因。听过她的解释我明白了,这场不愉快是注定要发生的。
事情是这样的,她在手机上浏览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教你判断男朋友是否真的喜欢你。教程如下:
“你晚饭吃的什么?”——对以往的回忆,真实的思考。
“十一假期去哪玩?”——对未来的想象,带有一些虚构的成分。
按她的解释说,这么一前一后的回答,我的表情是不一样的。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是真实的思考,诚实的表情。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充满对未来的虚构,是带有谎言成分的表情。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回答喜不喜欢她的时候,表情是和第二个一样的—带有谎言成分的表情。由此她判断我不是真的喜欢她。
是不是很有道理?当时我也是傻了,感觉好有道理,顿时神经错乱,甚至差点怀疑我是否真的.......
但是后来想了想,那篇文章真的害人!
二、故事的真相
首先我来复盘一下自己的回答:
在回忆昨天晚饭吃什么的时候,我肯定要想一下,因为昨天的晚饭又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哪能记得那么清楚,所以要有一段时间的回忆。而且这是真实的思考,肯定是认真的表情。
假期去哪儿玩?这么美好的东西,我肯定要憧憬的看着她思考,并带着微笑去回答。
当被问起喜不喜欢她的时候,我想是个男人都不会傻到在那里皱着眉头思考半天吧?这么严重的问题还能思考吗?肯定要目光注视着她,斩钉截铁并保持微笑地说出:喜欢你。
三、自证预言
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自证预言
自证预言(又称“自我应验预言”),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终真的实现。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我们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
那么再次回到我的故事里。
在女朋友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她肯定想到了要对我测试一下,而此时在她的潜意识里已经有了想得到的答案。重点是那个答案不是我喜欢她,而是我不喜欢她。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人都是自恋的,在她读过这篇文章之后,自以为掌握了一个特别的方法,所以想尽快试验一下并且期望着使其奏效。就像掌握了一门武林秘籍之后,便期望赶紧打败所有人一样。再加上女朋友经常看些让人吐血的爱情偶像剧。所以在她潜意识里正常的剧情应该是有波折的。这样一来二去,试验奏效的最好结果就是让这个试验发挥出最大效果,得到以前没有的东西——侦破一个谎言,因为人都自恋的认为自己是一个福尔摩斯般的侦探。
那么,悲剧在她读完那篇文章之后就已经发生,而不是试验之后。因为有了自证预言,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方法是奏效的,她会不遗余力地把万事都朝着她潜意识里想要的方向推进。所以结果早已在她心中。
后来,我让她冷静的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说出真实的想法。
她说事实确实如我所说。
四、害人的文章
对于这件事真的是细思极恐。
如果我不知道“自证预言”的存在,如果我不对此事认真思考,也许我也会怀疑我是否真的喜欢她。要知道如果彼此双方心里种下了这么一个种子,那么结果很有可能是个悲剧,原因仍然是“自证预言”。
女朋友告诉我,她会经常看一些这样的文章,写男朋友的各种缺点,糟糕的男朋友的样子......然后再对照一下我,最后发现在我身上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那么几点(人无完人啊!)。所以这也是造成她潜意识里要得到我不喜欢她的答案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这类的文章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为了增加阅读量,它必须激起人们心中的情绪波动,最好是生气,愤怒。尤其是单身的朋友,对诋毁男女朋友的文章转发的好不快乐。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有太多有吸引力的垃圾文章让我们爱不释手。希望大家不要让自己的注意力被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廉价收割,太不划算了!
在这里插一句,如果从生活现象出发,你会发现自己被多少大坑环绕,它们有着极其正常、合理的面孔,甚至也会在短期带给你很多好处,比如帮你在人群中找到了所谓归属感——凑热闹就好;比如替你省去自己做决策的思考——随大流就好;比如带给你一些成就感和安慰——帮别人瞎操心就好。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们破坏了你获得并积累成长能力的最重要资本,注意力。
与注意力相比,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再生;时间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本质上不属于你,你只能试着与它做朋友,让它为你所用。你的注意力才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人生其实是公平的,因为你的注意力确实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除非你自己放弃。所以,那结局是好是坏,其实真的是你自己选的。如此看来,很多人的败局很早很早就已经定下来了,因为几乎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已经养成了四处浪费自己注意力的习惯,任由自己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点点滴滴或者大把大把地流失——这样的人若是能够成功,天理何在?
所以,你必须把最宝贵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你自己身上。
五、潜意识决定命运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可以说明,一个人认为的外在力量决定着的命运,其实很可能是内在想象驱动着自己所做的选择。
内在想象中,包括着意识和潜意识。有时候,我们能意识到,我们是如何清晰地去塑造我们人生的,但还有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塑造着我们的人生。
并且,可能对于多数人来说,潜意识的力量都太强大,于是,我们难以认识到,潜意识的想象如何决定着自己的命运。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荣格说:
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当我们明白潜意识决定着命运,进而无需对神圣的命运产生未知的敬畏时,我们便可以通过操控我们的潜意识进而决定自己的命运。
信念和行为之间的正反馈被认为是自我应验预言成真的主要原因。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学生)在被付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会表现的更好的一种现象。命名取自希腊神话,雕刻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的作品,每天对着说话,最后那座雕像变成一位真正的女神。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自我应验预言发展。以此观点,内心常常带著负面期望的人们将会失败;而内心常常带著正面期望的人们将会成功。
这个常见于成功学的理论真的有用吗?
1968年Rosenthal博士与Jacobson给一所中学的全体学生进行IQ测试,然后告诉老师一些学生的智商非常高,让老师相信这些学生在来年的学习成绩中将会飞跃成长。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高智商"的学生非真的高智商,而是随机抽取。因此,他们智商不见得比其余学生还高。实验结果惊人:那些被老师认为"高智商"的学生在来年的学习成绩确实突飞猛进。
科学家认为原因有可能是:
1.老师的期望值在不知不觉中给了这些"高智商"学生更多的感情投入;
2.给了更多学习资料和让他们研究艰深的学习内容;
3.对于"高智商"学生的学习,老师在不自觉中给了更多的反馈;
4.老师在不自觉中给了这些学生在课堂中活跃的机会。
所以,想让自己的命运变得很牛逼最好的做法是骗自己说:你将来会很牛逼。
让自己和别人觉得自己牛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现实中,被认为牛逼的人越来越牛逼,因为资源会聚合过去。如同上面那所中学的“智商骗局”。
伟大的人物与骗子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首先是自己骗过了自己。
荣格还有另一句话:
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