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八十):流水落花春去也。
在袁世凯的记忆中,他本可以不用担此大任,虽有亡清之志,但是对于头顶上有一片天的工作状态,袁世凯似乎更喜欢这份略显压抑的踏实感,所以对于清廷的改革,一开始抱有极大的期望。同样抱有期望的还有普罗大众,各地发往京师的请愿书如雪花一般纷繁,即使是皇族宗室肃亲王善耆,也深感压力很大,不得不苦劝慈禧因势利导,不然各地此起彼伏的乱象,大清江山将永无宁日。于是刚上任军机大臣的袁世凯就接到了慈禧的召见,登顶庙堂中枢的袁世凯,以一种全新的高姿态再次面见慈禧,在他看来朝堂之上的那位老妇人明显老了,而且心事重重。在此之前他们有过多次过招,每一次袁世凯都是被狠狠敲打,甚至可以说是落荒而逃,毕竟这个女人才是晚清庙堂的真正主人。
其后,慈禧叹息道:“内忧外困,日甚一日。有说改革可安靖者,有云必有大乱者,究竟如何是好?”袁世凯跪着表示沉默,眼前的这个女人,无论是维新变法亦或是庚子之乱,都是这个女人出于对失去权力的恐惧,从而做出的激烈反弹。对于一个曾经睥睨东方乃至世界的古老国度来说,堪称莫大的讽刺与悲哀。对于庙堂权术炉火纯青的慈禧,只能维持自己在晚清庙堂四十七年而不坠,但是在那个江河日下的时代,需要的不是勾心斗角的算计,以及所谓的皇权心术,而是一位可以带领积弱的大清走向现代化的强人。只可惜摊上了一代权人慈禧,这既是大清的悲剧,也是天下的悲剧。
但是,真正愿意顺应潮流的那个人,现在就跪在慈禧脚下,袁世凯回答说:“与其坐以待亡,不如改革,即使无益,也可避免后悔。”他早已说破了嘴皮,并且很清楚:“日薄西山的清廷,早已没有了能力与魄力给自己刮骨疗毒。”病入膏肓的慈禧选择喝下欲望的毒药来解渴,继续经营着她的御人之术,袁世凯也知道慈禧已经开始出招了。坐镇南方的张之洞奉诏入京,入职军机大臣,这初衷摆明了就是坐山观虎斗,寄希望于两虎相争,慈禧依然要把戏份做足,召见张之洞的时间,与袁世凯比较起来罕见的长。面对这位硕果仅存的中兴名臣,慈禧更多的是感到凄凉,大清的擎天木,仅剩这一根也日渐老朽。
最终,在召见张之洞的这场做局中,两人相谈了很多,特别是关于迫在眉睫的用人问题,得出的结果却是用谁也没有用。从慈禧开始考虑死后的庙堂布局,对于人事安排上精心谋划,将皇权紧紧抓住不愿撒手的那一刻起,清廷的改革已经宣告死亡。为了针对心腹大患袁世凯,内调张之洞入京任职,看似两虎相争的大幕已经拉开,实际上袁世凯早已暗中化解,一代香帅其后还力保了袁项城在摄政王的捕杀中逃出生天,慈禧希望坐山观虎斗,成了自己的一厢情愿,而清廷最终的归宿,已无生路。也许这才是最深沉的悲哀,清廷改革已死,饥饿的庙堂硕鼠,即将分食大清最后的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