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聊斋》中的一篇《叶生》,一直觉得是蒲松龄在写自己。昨日,于雨夜中再次细读,感慨良久不能释怀。
叶生,写了一笔好文章。却屡试不中。正郁郁不得志时,却碰上了一生的知己——刚刚上任的丁县令。丁县令一见叶生的文章便“击节称叹”。立刻将叶生接到县衙中供职,并给他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到了再次科试时,丁县令在阅卷老师面前对叶生的文章大加赞赏。叶生于是县试第一。可再试,依然不中。用蒲先生的话说是:“文章憎命”啊!叶生觉得愧对知己。从此,一病不起。在他生病期间,丁县令是嘘寒问暖,从不间断。
恰逢此时,丁县令因为得罪上司而丢了官,准备回乡。就给叶生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之所以到现在没走,是因为在等你和我同归。如果你早上来,我们晚上就一起出发。”叶生一见,“持书啜泣”。托送信的人告诉丁县令:“只要病好些,一定同行。”丁县令不忍心留下叶生,一直没有出发。
忽然一天,叶生飘然而至。丁县令大喜。于是,两人同归丁县令的故乡。在那里一呆就是几年,其间,叶生不顾丁县令的劝说,放弃参加科举考试,却做为家教悉心教导丁县令的公子。使得丁公子屡试屡中,一直做到封疆大吏。一日,丁公子被调往叶生的家乡任职,想到多年为了教导自己叶生来从未回家,丁公子极力劝说叶生“衣锦还乡。”叶生从之。
到家一看,“门户萧条”。叶生的妻一见他,大惊失色。说:“因为家中贫穷,所以一直没有安葬你。请你不要再惊扰我们了。”叶生十分吃惊,走到屋中一看,他的棂柩就摆在面前,原来,几年前,他因名落孙山早已一病不起命归黄泉了。叶生长叹一声,倒地消失了。原来,这么多年来,追随知己的竟是叶生的魂魄啊。
魂魄跟随知己,竟然忘了自己已经死了。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啊。我看过《碾玉观音》,一个使女,为了自己的爱人,尚可魂魄相随。更何况是士之知己者呢?不为世人所看中时,遇一人,见文章便“击节称叹”。即便一生再不得志。有此人。也是人生之一大快事啊!可惜,叶生常有,丁县令不常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