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们都会有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姑且称它为小选择,这些小选择,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生活,也如此堆叠成了自己的人生模式。当然同样,每个人的生命中,也都会面临人生的抉择,我们就称它为大选择吧。通常面对大选择,我们都会迷茫,会无助。套用一个朋友曾经的说说:无数的代码汇成了选择,而无数的选择最终编制出了命运。
人生就像一场电影,每一帧就是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每一帧都可能是欢乐亦或悲伤。对于这些平常的每一帧内容,可以将《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的方法运用到生活里。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寻找真我。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吗?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去寻找内在的真我吧,它不会随你的身体而生,也不随着死亡而消失,它可以目睹、观察人间百态,欣赏日出日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这里我理解的就是像柏拉图的观点,我们的灵魂是永生的吧~重新与自己的身体联结,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呼吸,用爱去接纳自己的悲伤和愤怒。如果你碰到了让自己难过的事儿,爱过,通过,哭过以后,就臣服于事实吧。不要徒劳地抗拒事实,接受它,然后不掺杂任何负面情绪的做出自己内心的选择。了解自己潜意识的想法。相信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儿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我们需要面对它有时候肯定有点丑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它,一定会惊喜地看见里面珍藏的礼物。
每一天,都学会和自己沟通,扩大5%的意识区。如果你找到了真我,就再也不怕环境的叨扰和别人的评价,会拥有自己的快乐与豁达。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人生,也一样会有大的抉择。就从《解忧杂货铺》的第一个正式咨询的孩子浩介开始,他纠结是否应该和破产的父母连夜逃跑,最终他没听从浪矢爷爷的意见,自己一个人逃跑了。改名换姓进入了丸光园孤儿院,后来变成了一个木雕师。
他一直以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父母是自私不考虑他的感受,后来才得知父母为了让他在这个世界上隐名埋姓地活下去,故意造成在母子在海里自杀的假象,好让浩介的信息在世界上抹去,让他不背负负担的成长。他回给浪失先生的信不是他做的选择,但他后悔了,他相信浪失先生是正确的。我在思考,人生到底有没有对错?他逃跑了,虽然离开了父母他过得也挺好,可是父母为了他失去了生命。如果他当时和父母在一起,会不会按照他信上写的那样的生活?
而静子咨询是否应该放弃奥运会陪得了癌症的男友,克朗咨询是应该继承父亲的鱼店还是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晴美咨询是否应该辞掉当前不赚钱的工作去专心当陪酒女……这些人生的大事,一旦做了另一个选择,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以上三个人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吧。如果我们心中已经有了想法,那就像静子一样,去做,只要全力以赴,不留遗憾就够了。又或是像克朗一样,虽然他最后为了救人死了,直到死也没有红起来,但是他创作的音乐《重生》被后世流传。现在读来信里面的话仍然很感动:
你对音乐的执着追求,绝不是白白付出。
我相信,将会有人因为你的歌而得到救赎。你创作的音乐也必将流传下去。
若要问我为何能如此断言,我也很难回答,但这的确是事实。
请你始终坚信这一点,坚信到生命最后一刻。
克朗也确实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自己的一生没什么成就,但是他的善良却成就了后世之名。谁又能说清对错呢?
而晴美的事情,让我想到spenser,晴美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七年以后,她将不再继续陪酒。这期间,她努力学习经济和房地产,建立很多人脉。最后得到成就。spenser当时在香港,不知道未来会如何,给自己定下了一年赚到100万,不到100万就回家。就是因为给了自己一个期限和明确的目标,并且拼尽全力实现,他们最后才能够实现。你会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的。
关于做出选择,最近也有一个新的感悟,就是要快速。推荐《决断2秒间》这本书,像一对夫妻的感情模式,只要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断定了,昨天在看《中国式相亲》(因为我比较喜欢看相亲节目)直觉竟然也是意外的准,最神的是第二个人和女嘉宾的妹妹牵手走了。就像一见钟情,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能量,能够吸引你的人一定是和你频率相同的,缘分自然也是如此,只需要几眼和几句交谈,其实也就差不多了。了解越多,可能越被蒙蔽。
而且重点是现在连滴滴打车,都是超过一分钟取消就要扣5块钱了,所以不要太犹豫,最好一分钟以内做好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