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米兰 昆德拉]
我们应该“求真知,做真人”,可是,真理况且不明,真实的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虽然问题可以很简单地描述出来,但是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困难。
真实的人是什么意思?是不欺骗、不隐瞒、不虚伪。只是这样解释,矛盾就已经产生了:当一个人的初心是要通过欺骗来达成自己的目的的时候,别人又告诉他做人要真实不能欺骗,于是他为了迎合公众,压抑了自己的初心,这难道不是一种虚伪?
我们希望中的真实的人是怎样的?当我们希望自己亲密的人是真实的,我们希望ta们永远不对我们说谎,不要对我们保留秘密,我们渴望知晓ta们的一切。而当我们自己真的对亲密的人说出本来不需要说的秘密,我们可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对很多人解释,得到的却可能是亲密的人们的不理解甚至是严厉的批评和深化的矛盾。与其他人在每个方面都完全相互理解是很难的,即使是最亲密的人。
如果说又要不欺瞒亲密的人,又要避免产生矛盾,那你们就应当有完全相同的价值观。但是两个人又绝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价值观,所以你只能改变自己,接受ta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既不隐瞒又完全不产生矛盾,可是你的改变自己迎合别人,又成了一种虚伪的表现。你可能会反驳说:我与最亲密的人从来没有矛盾,我坚持自己的价值观,ta肯定会理解我。可是,如果他是抛弃了自己的价值观来迎合你的,这不是一种虚伪吗?如果他坚持了自己的价值观却来赞同你的,这不是一种欺骗吗?
况且,世界上的人有那么多,对社会公众也保持真实吗?对身边亲密的人保持真实都已经很困难了,公众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无论接受哪一种价值观,都会与另外的价值观违背。当然也可以选择不考虑公众的想法,我行我素,也不对公众保留秘密,让公众随意点评,但并不推荐这样做(我找不到反驳这样做的理由了,但现实中好像真的没人这样做)。
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要么我们会考虑旁人的想法导致行为不是自己本心,要么我们不在乎旁人的眼光我行我素,但如果真的不在乎旁人的话,为什么一定要对他们真实呢?
如何做真实的人的问题,也就转化成了对自己真实的不虚伪还是对公众真实的不欺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