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的第36个教师节,也是我们基金会第二届的教师节庆祝活动。在十中工作以来我们学校每年都用仪式来传承这份祝福。这两年基金会加大力度助学奖学,每年都有助学的学生站在台上发言领奖,而这个时候我想到的却是那背后的故事。
工作几年来的家访,我认识了很多不易的家庭,我们十中位处宁乡偏远乡镇,特殊家庭、特殊身体情况的学生有很多,这些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与生俱来不可改变,它激励学生在压力下努力、进步。记得那是13年,大学毕业后我懵懵懂懂的来到十中上班,当时对家访还挺充满期待,之前读书都是被家访。来到十中的第一次家访,那天下着绵绵细雨,当时的路面还没有修缮,路面到处是泥泞,我开着当时新买的小汽车,内心还有着一丝心疼,在大公路上行走就已经是一车泥。我们几位老师负责一个班级,按照商量的路线一家一家的走着。上午走了几家,大部分都是普通家庭,我们一起聊一些孩子的近况和对他们的期许。到10.30左右的时候去某同学家,从大马路进去往里拐了好几个弯,单行车路的路面稍微比车辆宽一点,加上路面湿滑,有种随时开到旁边地里的感觉,加之路旁边要么是水田,要么是菜地,有一段路旁边甚至是 10多米高的悬崖,同行坐车的老师心惊胆战,有点紧张的不停叮嘱我,“慢点、注意安全”。经30分钟左右终于到了这位同学家,下车之后,我们看到的是翠绿林遮深谷碧,大山深处有一所简陋的平房,四面都是树木丛林,通往外界的就只有我们这一条进来的刚好车宽的路。学生早早的在家等着,家里面还有安安静静等待老师家访的奶奶。进门聊天之后,才知道这个平时斯斯文文的孩子的家庭情况。爸妈早已不在,家里只有一个奶奶照顾生活和学习,一直靠着村上和爱心人士救济在生存,用家徒四壁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家里只剩下那一亩菜地,也已经荒了大半,因为奶奶也不能劳作了。
想到这个孩子,以及之后家访遇到过的困难但意志坚强的孩子,我觉得我不能改变环境,也改变不了别人的原生家庭,我只能给予一些微不足道的支持,同时下定决心之后在自己的工作上,不仅将关注学生行为,更将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的所有成因。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对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每年的庆祝,让我更加明白教师这两个字的责任和重量。这两年的基金奖学助学,触动了我,触动了那些救助的家庭,在学校的努力下,基金会的成立是一股暖流。虽然基金会帮助力度可能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学生家庭本身的问题,但我想,对学生精神上的扶持是远大于经济扶持的。学校重视、社会关注,教给学生的是感恩,是有爱。
在当年那个学生的小本本上,记载着给予过帮助的人,10块20块几百,再小的数目都写得很清楚。不管将来如何,我想,他都会尽力回馈于社会,感恩社会,常怀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