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大厂都在布局这个领域,主要是企微,钉钉,slack,飞书。企微更偏向于对外的使用,连接用户与用户,更多被看成是解锁更多限制的面向私域流量的连接工具,而钉钉,slack,飞书才是重点做企业内部协同的场景。
2. 这些系统都是以IM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然后引入了其他方面的插件,核心插件包括云文档和云盘,邮件,日历等。此外还允许第三方基于API进行开发。
3. 为什么以IM为中心?因为,内部协同的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信息交互+人与组织内服务或者资源的交互。而人与人的交互一般在时间上早于人与服务or资源的交互发生。比如说领导在IM上布置工作,随后开启个人的文档工具,或者开启审批流程之类,来进行与服务或者资源的交互。这种与服务和资源的交互,更大概率是通过IM内的卡片引导走流量的。
4. 此外,内部沟通与微信这种IM的差别在于,对于沟通的消息本身,会有更多基于消息重要程度,和后续操作差别的区分设计。典型例子就钉钉的ding一下,或者设为待办之类。因为在这个场景里每一个消息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关联的后续动作也是不同的。
5. 以前,企业内部的沟通,是靠腾讯TT或者MSN,这两个产品与当时的qq相比功能更精简,会显得比较适合职场沟通。但是并没有发展成更强势的定位为企业内部协同的基础平台,来去串联起这么多的资源与服务。所以当后来操作简洁界面脱离了低龄化观感的微信出来后,大家就又都在微信里聊工作了。
6. 貌似这类产品都是付费的,企业内部协同工具做流量变现本身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只能靠付费了,而且是按时间和服务分级来付费,边际成本为0,用户迁移成本高,粘性强,高频使用,商业模式很好。
7.本质上,这些属于办公套件(生产力工具)的平台迁移。从DOS时代的WPS,到桌面软件时代的office,到现在互联网时代协同式办公。随着计算平台的迁移,分别让办公套件多了图形界面,多了在线协同。这个事,需求是恒定的,只是满足需求的方式随着计算平台在升级。所以时长需求的不确定性很小,而且未来一定是会逐步取代掉现有的单机桌面办公软件的(但是目前在线ppt的体验还是很差)。
8.企业内部协同工具,与saas的区别是什么?个人感觉saas更多面向行业,产品功能要体现了这个行业的管理哲学甚至是管理细节,而且企业内部协同工具(飞书)最好是通用的底层需求。
9.最近类似seatable之类的低代码平台也比较火,从需求定位角度更像是office里access数据库的定位,只不过access要用VB这种早就消失的语言,而现在的低代码云表格都支持http接口了。用来做点小型IT系统,专门做组织内个性化需求的小工具,会很有用。
10.整体感觉,企业内部协同(飞书,钉钉)专注于组织的通用需求,核心是内部沟通与在线文档服务,占据的是office+企业内部IM的位置。属于一个组织通用的生产力工具,虽然其实可以不用。
11.SAAS跟着行业走,要根据此行业的特点来进行专门设计,要为业务的赋能负责,所以更可能是由行业内头部公司,或者专注于一个行业的公司来引领开发。类似“行业解决方案”的位置。属于一个组织的竞争力核心,虽然也不一定真的能把业务拉升起来。
12.而低代码,属于小型IT系统的底层模块之一,定位是excel+mysql。属于没钱搞大型IT系统,但是想做一些业务赋能的SAAS,同时有具备一点IT能力的公司。属于“行业解决方案”的平替。玩的6的组织可以搭积木+写脚本就能实现自己的业务赋能,虽然这种有技术能力还同时不乐意做传统IT系统的组织可能还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