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大约是2003年或2004年夏天,我从北京返乡探亲,飞机延误,在机场候机闲逛时买了本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原只是消磨时光,不想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在飞机上就看完了上册,到家连夜看完全书。这是我对本民族文化和华夏历史产生兴趣的开端,所以,无论南怀瑾先生如何被人褒贬,我心中始终感念老先生为我打开的这扇窗。
读书时,历史是除了英语之外我最讨厌的学科,好在学的是理科,可以完美地回避掉。突然对历史有了兴趣,但处于“唐宋元明清,我也分不清”水平的我一时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感谢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救了我。这本书,处处是柏杨先生的“奇谈怪论”,是一部非常主观而且观点偏激的通史。但对历史小白来说,柏杨先生文风可算是倡流行网文之先,很吸引眼球,先生的文笔又远胜于流行网文,所以只要真的对历史有点儿兴趣,就不太容易看睡着。
感觉到《中国人史纲》的强烈主观性后,就想找一本相对客观的通史。当时选的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这本书是钱先生在抗战时期写成的,可算是先生的心血之作,前面几十页的引论已足以看得人血脉贲张。当时出于对钱穆先生的热爱,但凡是先生写的书都买回来读。终于发现,钱先生的历史并不比柏杨先生客观,而且,钱先生主观得特别隐蔽,让人防不胜防。
其间,零零散散看了很多国学、史学入门书籍,发觉最吸引我的,是春秋这段历史,那个时期的人物、思想实在让我着迷。为了免于再入于别人的主观历史,决定自己读原始史料,主观自己的主观。粗览春秋三传,公羊和穀梁这种经文解释性的文体不是我所爱,《左传》最合我的口味,我的笔名“佐撰”也是由此而来。
2006年初的春节长假开始读《左传》,以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为主要读本,辅以《史记》,偶尔参考《国语》,当然还有互联网这本良莠不齐的参考书。当时想着《春秋左传注》不过只是四册书,不到两千页,一年看不完看两年,两年不行三年还看不完?谁知一看才知道,很难,有时,一整个晚上查字典、查资料忙活得四脚朝天满头大汗才马马虎虎看懂两小段。这样足足看了七、八年才勉强算是通读了一遍。
这七、八年,边看书边写些笔记,以强化记忆。当然,我写的这些会被真正学历史的人嘲笑,治史的方法既不得当,记录的内容也并不精准全面,甚至因为我个人古文及史学功底不足还会错误百出。好在我并不想当一个严肃认真的历史学家,我只是想写一系列通俗的八卦的小故事,如果有人因此对这段历史发生兴趣,我就要躲在被窝里偷着乐几天了。
这个系列目前九到十万字,暂名《八卦左氏春秋》。
注:因为不过是写通俗故事,措辞很不严谨。比如,当时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其他诸侯国君都是以公侯伯子等爵位称呼,不能以“王”称呼(楚国是例外,后文专门有八卦讲这段故事)。而众所周知,“皇帝”这个词是秦始皇发明的,在周朝时还不存在,更不要说“皇上”这个词了。但为了扯淡方便,文中往往不分天子诸侯统统称为“皇上”。凡此种种现代词汇只是方便理解而已,读者需明辨。
…………好想有一位灵魂画手为我画插图…………
………然而并没有,只好我自己写个书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