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爷那辈的生活是极为艰苦的,吃饱是不太容易实现的梦想,贫穷饥饿却丝毫不影响这代人传宗接代的热情,像太爷爷这样育有五个子女的家庭不在少数。我爷爷是大儿子,又结婚早,我这孙辈比哑叔(堂)只小两岁。
哑叔和我都是家里人张罗婚事的同龄人。作为猎人的太爷爷早年就借着“工作之便”,四处打听哪里有同样有缺适婚的女子。哑叔的聋哑是后天疾病导致的,不必担心遗传,也让家人稍稍宽慰些。
太爷爷是做得了小叔公主的人,倘若不是那年突发心梗过世,想必哑叔的婚事不至于如此坎坷。那年哑叔二十二岁。
在太爷爷过世后的三四年时间里,几乎没人想起需要给哑叔找媳妇这事。
哑叔前头有两个哥哥,可要说这外在长相,哑叔是公认的榜首;论聪明才智,大家也都觉得哑叔伶俐得很,自行车摩托车故障能自己修,邻里电器出了故障也喊他来帮忙检查看看,电笔用得溜,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学的。
也正是如此,大家更惋惜。
小叔公家境不是太好,两大儿子娶媳妇已是不易,想多些精力钱财在哑叔身上自是更难。
可这事又不得不做。
那年邻里一热心肠的婆婆,得知她远方亲戚的邻居有一位二十多岁残疾女孩子,便想让小叔公去看看。大家也知道哑叔向来有脾气得很,便带着他一起去了女方家。
据说到了女方家,见了人,哑叔摇头甩手就要走。回来后,热心婆婆怕他害羞还特意跑去他房里,跟他比划,哑叔仍是摇头,指了指墙上的海报。那是一张早期人物海报,是一扎着高马尾,浓眉大眼,穿着一身运动装,笑得阳光的女孩子。
再问问今儿去见的女孩子,天生脑瘫,左半身发育不良,手脚萎缩,整个身子包扣嘴巴都向左扭曲。
这两幅画一比较,就见差距了。
你说要是正常人,骂他一顿,兴许有点作用,可这面对的是哑叔,大家除了无奈的笑笑,谁也没招。
再后来又过了五六年,也再没听过关于哑叔相亲的事了!
一恍又到了年末,过了这个年哑叔就三十五岁了。元旦放假回老家,见他总是乐呵呵的,精神状态很是不错,可心里总免不了有些伤感。
听奶奶说,小叔公打算给哑叔抱养个女娃,养大了女娃以后好给哑叔养老。可我们都觉得最好还是给他找个媳妇,自己生个孩子,毕竟哑叔算很健全,有了孩子自己大体也能照顾,最重要的是有个伴。
可小叔公说,这年头正常人能娶上媳妇都难,更何况他一个哑巴,上哪里找去。小叔公便举了邻居几个年纪比哑叔大,家境比哑叔好,五官端正的大龄未婚男青年做例子。至今未婚,至于具体什么原因,也说不清楚,有说也有合适的,但女方聘金太高了,没成,也有说对方一定要求厦门有套房,没成。总之,你看,连这正常人都单着,你让这哑巴上哪里讨媳妇。
之前有个水泥工师傅,在隔壁镇,家里有一天生有些脑瘫的女儿,二十好几,小叔公也上门见过,哑叔也去了。
据说这女儿长得还可以,不与她说话的时候看不出她和正常人有什么不同,也能把家务打点得很清楚。同她说话,便会发现她口齿不太清楚,反应慢有些迟钝。
小叔公和哑叔对这女儿倒是十分满意。可是对方家长觉得两家离得太远了,怕这女儿嫁过来受了委屈,不懂骑车,自己没办法回娘家去。
不管是健康还是残疾,自家的儿女都是掌心的肉,心疼得很。
过了两年,我们还是不死心,又拨通了这位父亲的电话。虽然女方也还没着落,可我们得到的是和两年前一样的回答。也不知真心是介意这距离,还是借口婉转拒绝,总之哑叔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又化作风中的飞絮,不知何处去了。
结婚率低,离婚率高,越来越多的大龄未婚男女是成了亟待解决的社会人口问题。
正常人结婚都难了,残疾人是不是就真的更没希望了呢?
手中掌握着所有残疾人信息的人,是否想过可以主动来做这样一个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