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篇文章:《真实的故事——女大学生被拐卖以后》。这样的故事并不稀奇,故事的经历和结局也并不罕见,无论是作者改编的还是真实的。
不禁唏嘘,都21世纪了,中国已经接近成为现代化的国家了,为什么这样落后和悲惨的事还会发生?是因为贫富差距悬殊?是因为男女比例不协调?还是因为几千年封建思想无后为大的残余不散?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西方国家很少有这种情况?我不了解别国的真实情况,也就没有发言权。先结合我身边真实的情况说一说。
农村娶不上媳妇的大多是因为家庭贫穷,小伙自身又老实憨厚,没有什么本事。我们村就有娶不上媳妇从外地买媳妇的人家。其中一家,有三个儿子,家里老父亲死得早,几个儿女由老寡母抚养长大,三个儿子在村里人眼里是一样的窝囊。老大好在早早娶了媳妇,老二长得又黑又瘦,沉默寡语,老三是个聋子。老寡母活的时候,家里也是一贫如洗,根本无为操心两个儿子的婚事。老寡母一死,两个儿子就出去打工了,因为老实,没什么手艺,只能在建筑队跟村上的人干那种工资最低的小工的活,再加上经常受人欺负克扣工资,一年也赚不到多少钱。好在两人都省吃俭用,再说两个人的工资总比一个人的工资多,几年下来也存了点钱,就花钱买来了一个媳妇。这个媳妇长得年经又圆润,是从甘肃最贫困的岷县来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水灵,相貌上看去还真是水灵灵的。但脑子却稍有点不太灵光,说话也有点含糊不清,像是嘴里含了一口水。加上是外地的方言,过了好久时间,村里的人和她聊天才能听清她讲了什么。刚来的时候,她经常和丈夫闹,每次总是她声音大,叫嚷着一些别人听不清的话语。有一次她居然赤裸着上身在庄门上大骂,那身子倒是又白又丰满,把我们小孩子都羞得不敢看,几个女人边劝边拽才把她弄到屋里。她倒是喜怒无常,高兴的时候,就去村里的小买铺里买上许多小孩子吃的如方便面、辣条来吃。据说,家里的丈夫和小叔子对她都不错,挣得钱都归她管和花。慢慢地,有人发现她经常和小叔子边闹边有一些亲密的动作,于是村里人就猜测这家是两个男人共用一个老婆。再说,那小叔子除了又聋又哑,长得倒很强壮,比老二好看多了。家里两个男人经常出去打工,没男人的时候,她倒很活泼,主动和村里人讲话,比那两个男人和村里人的交往还多,慢慢的也学会了种田、种菜、养鸡。过了几年,也生了一个女娃。中间也回老家看了几次,慢慢得也就不闹了,也死心塌地过起了日子,虽说不上富裕,但吃穿也是不愁的。村里人也慢慢的说,那水灵一点也不傻,你们看,家里的鸡养得比别家的都大。当然,那个聋哑的小叔子,是再没有人给张罗媳妇的,年纪也慢慢大了,好在国家对残疾人的政策挺好,听说每月给几百元的补贴,都被水灵拿去花了。
娶不上媳妇的命运后面又落到了这家老大儿子的身上。不知是遗传还是家庭影响,老大的儿子自小也是又憨又邋遢,和他父亲和叔叔们一样走路低头,见人不打招呼。老大也因为早早中风瘫痪,折磨了媳妇几年去世了,留下了一个更加贫穷的家。老大的儿子早早跟着叔叔们去打工,也是干那种最苦工资又最低的活。等到成家的年纪,母亲早早托人给找门亲事,那知道找来找去,因为条件差,最后花当时颇高的彩礼娶来了一个又瘦又小的媳妇。他母亲当时还想瘦小了不要紧,只要能生个孩子留个后就行。那知结婚几年不见动静,带着去医院检查,却被告知很难怀孕。这母亲彻底没指望了,就把这媳妇撵回了娘家。后来又花钱娶来了一个看上去身体不错,却有点傻的媳妇。这后来的媳妇,一点也不让家里人省心,经常到处乱跑,几年下来也没生出来个孩子。后来也就不管了,让自己跑回了娘家。这时,又想起第一个媳妇的好,起码还是正常人,能做饭什么的。但已经迟了,那媳妇已经又嫁人了,据说还生了个孩子。这两次折腾下来,家里的钱也被花光了,农村的彩礼也水涨船高,儿子也岁数大了,母亲看样子也就死了心,不再折腾给娶媳妇了。怕是也认命了。村里还有一家人,儿子和我是小学同学,家里穷,从小长得又瘦又小,人倒是挺精明,可是也逃脱不了贫穷的打击。最后无奈花钱娶来了一个藏族媳妇,叫卓玛。一开始,家里的老两口,很谨慎的看着媳妇,就怕那天跑了,可就鸡飞蛋打了。好几年,那媳妇什么活也不干,每天就在家里吃饭、看电视,偶尔任性去小买铺买零食,也是大人们跟在后面盯着。这个卓玛肚子倒是争气,几年下来,生了两个儿子。慢慢得,也就放心她出去打工挣钱补贴着家用。但老人们发现,这个卓玛开始越来越喜欢打扮,有时竟然不回家,也越来越嫌弃自己的丈夫。家里人也整天担心吊担的,怕这媳妇那天跟人跑了,就可怜两个孩子没妈了。
最近几年,关于普通老百姓的婚丧嫁娶,最常被周围人议论和津津乐道的是彩礼送了多少?我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因为父母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农村,所以经常能从父母口中听到一些这样的新闻。首先我的家乡地处甘肃的一个二线城市,人口上百万,也算是一个比较富裕、繁华的城市,虽然不能和南方沿海城市比,但也不是南方人惯常想得那么落后,这是一个很宜居的小城市。今年的房价大概是6000元,这样一比,想必对这儿的经济水平就会有个大致的估计。
我听闻的彩礼钱最高是20万,身边知道的真实的最高是13万,平均是10万。当然,这是指农村。现在农村都大批量的盖了社区楼房。所以,一个平常的家庭如果要取媳妇,需要准备10元左右的彩礼,如果再加一套农村社区的楼房,小伙子没有缺陷,娶个媳妇也不算难。如果没有楼房,老院子是新翻修的砖瓦房,结婚后,小两口一起到外面打工,这样的家庭也不难娶媳妇。在我老家的乡村里,应该说大部分家庭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条件。因为留在农村的年轻小伙,大都早早就不上学了,在外面打工,只要不胡折腾,没有被人骗去大笔财物,几年下了,还是能存够彩礼钱。再加上父母大多也还不算老,也还能打工挣点,而且这一代因为实行了计划生育,大多只有一个男孩,农村的人大多都很节省,所以全家咬咬牙,也就完成了这一家庭的主要目标。没钱娶不了媳妇的,大多就是要么父母生病拖累或是小伙有生理缺陷,或是傻或是太过老实,打工也挣不到多少钱。
至于城市,因为条件好的这10万元钱不在话下,条件差一点因为买房要花费更多的钱,双方父母大多经济也不赖,而且好多是独生子女,彩礼虽然也送,但大部分也返还给女儿了。
10万元对城里人和乡下人来说,概念还是不一样的。
然而,更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这样高彩礼的婚姻能否延续。现在农村的年轻人已经不是上个世纪老实巴交,没见过世面的闭塞的农妇了。这一代人,从小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在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方面并不比城市的青年差,大多有到外面上学和打工的经历。所以也更任性或是会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婚姻产生矛盾,无法继续的时候,想要离婚,那曾经的彩礼钱就是绑架在女孩身上的枷锁,也是男方不甘咽下的苦药。
最近听到两个有关彩礼的事。一对年轻夫妻结婚一年就离婚了,没有孩子,是女方主动提出的,法庭上判退回彩礼6万元。当初送了10万,所以损失还不算严重,男方家长也就认了栽。另一对,结婚三年,有一个孩子,女方想离婚,但男方不同意。女方和要好的情人私奔,结果男方动用家族的所有力量,在政府亲戚的帮忙下查到将要私奔两人的火车票,还有住宿的宾馆。围堵回来了女人。我估计一般不会暴打女孩,这边的风俗,对媳妇待遇很好,主要还是希望能踏实过日子。但估计,以后会看的很紧,怕再逃跑。用男方的话说,10万元娶回来的媳妇,才三年,跑了就太亏了。
社会的矛盾,其实最后都突显在最弱势的群体身上。我想到的是,如果能提高农村老人的退休金,像城镇居民的退休金一样,够独立生活的基本保障,再提高农村老人的各项待遇,如医疗。那样老来的生活有了保障,就减弱了怕无儿养老的恐惧,那么对于婚姻问题,是不是就不会那么迫切,也会减少拐骗妇女、儿童,买卖婚姻的犯罪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