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将具体的设计操作,只讲更高维度的设计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一、创作的误区
“误区一:设计时艺术的兄弟姐妹
艺术与设计都离不开洞察力,通常表现为表象,事实确实如此。优秀的设计离不开新颖的设计方法。但是探索并非设计首要的考虑因素。一件设计作品是否是创新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或是有趣的,这可能没有多大意义,它仅仅需要有效即可。设计与艺术彼此没有多大关联。你务必要独立看待每个个体,切忌以同样的方式衡量二者。”
——设计是离不开洞察力,需要一双美的眼睛和技法,但是设计核心是其有效性。
“误区二:创意是存在的
很难说天才般的想法多久才会出现一次。我语言大多数人一生若是有一次已算幸运。人类是重组艺术家,到处借鉴、混搭,艺术家们和普通人一样,到处借鉴、混搭,艺术家们和普通人一样,也做着同样的工作。评估、创造、变化——每一个过程都不会在真空环境下发生”
——不要过于在意自己是否有惊人的天分,对于大多数领域而言,只要不是过于没有天分,勤奋和兴趣都是更重要的,在设计领域也一样,现在你需要做的事学习和模仿。
“误区三:与众不同即为好
选择设计策略时,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它是否能解决眼下的难题。”
——在面对自己平淡的设计时,一方面要看其是否很好的达到了客户的需求,达到了就是好的。比如超市的购物宣传页一点也不高大上,但是铺满屏幕的排版就是最适合超市的设计。不要总是担心自己设计缺乏艺术感,也不要对总是要求与众不同的客户过分纵容。
“误区四:必须寻找灵感
灵感的问题在于它的随机性,它让你把希望寄托于你无法依赖的外界影响。进一步探索、思考客户的需求、用户的需要、设计中的阻碍,具体的任务以及作品的前景,你会做得更好。”
——积累一套稳定的设计方法,即使没有特殊灵感也能一步步制作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作品,这是设计中更需要长期积累的技能。
“误区五:才华非常重要
渴望设计出伟大的作品并非是不良的品质,但问题在于在设计中追求卓越可能不合时宜。大胆的创意令人兴奋,简单的想法差强人意,矛盾由此产生。然而,优秀而持久的设计往往倾向于后一个阵营。
你需要考虑你在作品中融入了多少自我意识。你是想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还是解决当下的问题?当你想做出具有开创性的设计时,你的标准可能无法企及,这会使你忽略很多可行的意见,因为这些意见看起来过于平淡。这种心态会阻碍你的思考;很快,你会认为任何想法都不尽如人意。
记住,客户并不需要你有多少才华。对她们而言,唯一的要求是设计作品足够令人满意。”——满意是面向客户设计时的终极要求。只是在这里要区分是要让客户满意,还是用自己的专业告诉客户,这是让他的客户满意的设计。
“误区六: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
设计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解决了设计难题,在使用中找到解决方案,你会欣喜不已。然而,与招聘手册的宣传相比,设计时的一生是很平凡的。”
“误区七:自我表达很重要
设计师就像助推手,你的目的不是生产自己的产品,或是创立自己的品牌。你就是一名幕后工作者。只有当你的设计作品十分出彩时,你才会被人注意到。这不是说你的额工作不能带有自我表达,而是说你需要将客户的目的放在首位,而自我实现置后。”
“误区八:设计师比客户聪慧
设计师始终要认识到,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与游客相似。即一些人专注一个领域,而大部分人都不停地换工作。你是一名游客,你丰富的常识能够帮你完成旅行,但不要误以为自己就是当地人。
拥有专业领域的知识,可以让你不断地换新的工作。然而,不管你进了哪个行业,你都无法完全操纵该行业的常规、非常规变化以及细节。解决方法就是分享你们各自的知识,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客户与设计师之间最良好的关系应当是双方平等直接的交流,能认可彼此在设计工作中的付出与努力。”
——不要觉得你比客户聪明,你只是比客户更懂得设计和视觉原理,你需要用你的设计知识与客户的行业专业知识融合共同创造出适合行业的作品。
“误区九:设计师是受众
你要避免主管回应。你所做的工作不是为了你和你的客户,而是为了那些真正的产品使用者:顾客、游客、用户。“
“误区十:奖项的价值
硬的奖项是自我满足,能让客户满意则更好。
二、针对目的 创造设计
衡量你是否是一名优秀设计师更好的方式在于——你是否有能力加速创建过程,设计出满足客户需要的作品。(你的老客户和新客户是否总将你推荐给同行,通过这一点,你便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设计是产生结果的过程。
用户对你设计作品的回应积极与否,表明了你作为设计师,是否创建了足够的秩序。
想要建立秩序,首先,你必须通过定义规则、分类、底层系统来创建结构,他们会帮助用户了解遇到的情景。
你需要留意设计的真正用途,尤其在你考虑为设计添加不必要的元素时,是否一定要这么做?
虽然设计离不开浮想,但偶尔的限制会使你的效率变得更高。身为设计师,让设计变得明确,大道预期目的,去除冗余,是你的义务。最终,你只需设计出有用的作品。这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如果你的设计作品能够大道预期效果,你讲比你的同行更成功。
你的设计可以挑战传统,但是挑战传统的原因应当是设计需要,而不是刻意为之。
指出客户的要求与期待之间的不一致是你的义务。
三、全盘考虑 有条不紊
作为一名设计师,你不得不考虑各种方法如何相互配合,以及构成设计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你才能让设计过程变得可控,让公司在未来的决策更加容易、有利。
无论何时,如果品牌元素,或是设计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没有关联,你试图传递的信息与想法就会四分五裂。
若缺乏设计系统,每一个设计决策只能当作全新事物对待。没有计划的设计使人产生西部荒野的印象,关键信息、品牌价值、设计标准间彼此鼓励,无法协调统一。等到品牌管理者(首席执行官、营销人员或者甚至是你)开始考虑将这些分散的元素整合成为紧密、有序的设计系统时,这已经太晚了。结果,此时在设计上的改变会变得更加昂贵和耗时。
有良好计划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它允许加入新的补充修改,而它也因此变得愈加成熟。
规划阶段采用的步骤影响最终结果的产生。其难点在于了解情景、做出规划、创建具有全局性的方法。一单规格确定下来,额外的元素的产生会相对直接。任何设计师都能够为宜家设计出何时的宣传册,因为其视觉系统式确定的。
将系统用于信息、交互,内容与视觉设计,你的设计作品便会充满方向感与客观性。事实上,这些系统彼此关联,互相依赖。你采用的策略影响你创建的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你采用的视觉方法:这些视觉方法又左右你的设计决策——包括字体、布局、颜色、照片及你创建的平衡感。
随着设计系统的建立,一个共同标准——设计DNA——开始出现,并未后续的设计决策奠定基础。
四、设计方法 行之有效
1.发现阶段——规划阶段——创意阶段——应用阶段
2.漏斗方法
3.唯一概念方法
学会了如何处理和解决模糊的问题,你会在面对其他新的挑战时游刃有余。
如果不了解客户的情况,你就不能称自己为设计师,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设计师往往专注于细节,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却不愿将对枯燥工作的同等苛刻应用到了解客户及其所面对的挑战上。发现阶段的工作并不难,只是需要时间。左慈投资,你将会获得对所有涉及都有用的知识,但是如果跳过这种观察,这些知识也很容易被错过。你可以推掉创作任务,但却无法从发现和规划任务中抽身出来。
一个好的律师不会寻求对抗,而是不带偏见地来协商以求避开不必要的冲突。
4.在打开你的设计软件之前,先画草图,或者写个提纲。
5.你的策略和计划不必是惊天动地的,所以放轻松,别紧张。就像下棋,坐在棋盘另一端等着批评你的人又不是卡斯帕罗夫。因此,合理地解决手头的问题,这就足够了。
6. 设置时间表和左后期限
7.引入随机元素
8.经常性的沟通,沟通,约定下次沟通时间
9.扼杀备受你宠爱的想法、尝试取消一些元素、尝试获得一些新的观点
10.准备检查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