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微信上在晒18岁的我。思绪又一下子把我拉回到那个青涩的年代。17岁我从县城里的一个小山村,考上了幼儿师范学校。初来乍到大城市,诚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18岁的我,感觉不到天空的明亮,心情阴郁的可以滴出水来。最大的挫败感来自于技能课,样样不如其他同学。在农村里长大的我从来没见过钢琴,更谈不上会弹了。而我的同桌,恰好她的爸爸就是钢琴老师,她可以一整个星期都不用练琴,在回琴课时却能高山流水,这给了我极大的压力。每当我一整个星期,早出晚归,天天泡在琴房里,可回琴课时弹出来的乐曲犹如那滴滴答答拧不紧的水龙头,断断又续续。以至于每次回琴的时候,总是异常紧张,越紧张就越弹不下去,越弹不下去,就越没有自信,
在农村中学里培养出来的优越感,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不适应的同时,强烈的挫败感让我哭着喊着跟父母要求要退学。哭过以后,烦的让我静下心来思考:
我天生就不优秀,我能怎么办?
18岁的冯唐写完了145万字的长篇小说《欢喜》,呼唤着18岁给我一个姑娘,18岁的韩寒出版的《三重门》,声名鹊起。而18岁的我只是一个黄毛丫头,淹没在人群里,宛如一颗尘土。
可当我有一天无意中读到亚里士多德“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时,原文的解释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原来优秀是一种习惯,
优秀并非是天生的,
优秀是后天练造的,
优秀是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铸就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曾说“人和动物的差别是人能试着改善自己”
改变,仅仅需要21天。研究发现,通过21天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某项习惯的第1-7天,你会感觉到”刻意不自然”,这个阶段需要十分刻意的提醒自己去改变,第8-14天是“刻意自然”的阶段,如果不努力坚持,还是很容易回到从前,而到第15-21天,已经变为“不刻意,自然”进入习惯性的稳定期。
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第一个21天练琴计划。首先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完善的计划,利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来划分为练琴的时间。其次是根据自己的水平寻找合适的琴谱,从最简单的键盘练习开始,然后再逐步的增加难度到练习曲,协奏曲,由简单到难,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自己的自信。
终于回琴课,再也不会紧张逃避害怕,从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里,看到了赞许。第一个21天让我尝到了甜头,于是我又制定了第二个21天计划,第三个21天计划……直至毕业,当我作为班级代表上台做钢琴汇报演出时,终于也让我相信优秀是可以通过习惯来实现的。
世界如此之淡,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破罐子破摔,带着原地,也可以选择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成就自己,而且很多时候不优秀是一种错觉,你并非不够优秀,只是不够自信。
锤炼之后的精彩,才能够让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那么就要经受住内心的锤炼。
无论你的出身起点,天赋如何,只要努力,就能够跳出绝美的舞步,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也许不是一个天生优秀的人,但我有追求优秀的权利,野百合也有春天。
立春时节,余寒未尽,
雪花抖落,暗香浮动,
春意萌然,茶碗酒壶,
一朵花开,就是绽开的整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