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11-《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一卷11
吴起的故事(中)
吴起投奔魏文侯。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为人贪婪好色,然而他的用兵之道,军事才能,连齐国名将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攻击秦国,攻占了五座城。
吴起做大将期间,与军中最下等的士兵同锅吃饭,睡觉的被褥也与士兵一样的标准,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亲自挑粮食,分担士兵的疾苦。
有个士兵患上毒疮,吴起为他吸吮溃烂的脓液和血水。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大哭。
旁人奇怪地问:“你的儿子只是个普通士兵,吴起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怎么还哭呢?”
士兵母亲回答:“您不知道啊,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爹也吸过毒疮,他爹作战从不后退,战死军中。现在吴将军又为我儿吸毒疮,我知道我儿以后作战也不会后退了,凶多吉少了,所以我哭啊。”
魏文侯去世后,儿子魏武侯继位。
魏国拜田文为相国。吴起很不高兴。
他对田文说:“我和你比一比功劳怎么样?”
田文说:“可以。”
吴起便说:“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算计我国,你比我吴起如何?”
田文回答:“我不如你。”
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让国库粮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
田文回答:“我不如你。”
吴起再问:“镇守西河,让秦兵不敢来犯,韩国、赵国依附听命,你比我吴起如何?”
田文还是回答:“我不如你。”
吴起质问:“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
田文答道:“如今国君年幼,外面国多,疑难事多,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种时候,是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呢?”
吴起默然,一会儿才说:“应该嘱托给你。”
感思:吴起遇到伯乐,魏文侯知人善用,所以成就霸业。
吴起可以杀乡邻、诛妻,母亲去世也不回家,落下残忍缺德的污名。
不过,我觉得有可能是当时吴起功名未成,身上背负人命太多,不敢回家奔丧。这点上,吴起与豫让对比鲜明,豫让为了报恩,明知是死也义无反顾。忠诚和勇气令人敬佩;吴起保全自己的性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后面为国家做出贡献。两种选择都值得尊重与理解。
另一方面,吴起想手下为自己拼命,先放下身段当孙子,孙子也不是容易当的。待兵如子,吮脓疮,这就是有的亲人也做不到;象士兵一样衣食住行,还要干活挑粮食,有几个将军能够做到?说明吴起性格坚韧,意志坚定,不折不挠追逐他的梦想。
表面上如此矛盾的行为,归因于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吴起的功名之心,杀人也好,为人吸脓也罢,到底都是为了自己的野心。
从吴起三问田文来看,吴起表现得还是颇有大丈夫的磊落。从明处问,不在背后下黑手;对田文的回答认真思考,客观考量,能够接受认输。
吴起的故事待续,请看下一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