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超我和自我这三部分组成。
第二,本我就是本能,奉行享乐原则。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中只有本我,那这个人就会不顾一切地寻求各种欲望的满足。
第三,超我也就是道德,奉行道德原则。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父亲形象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内化,这一点也可以延伸为,超我是抚养者形象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内化。
第四,本我和超我有直接冲突,自我在它们之间做协调,奉行现实原则。也就是环境允许一个人做什么,这个人就做什么。这里说的自我,类似于网球教练提摩西·加尔韦提出的“自我1”,也就是意识和头脑层面的自我。
第五,我们还可以看到,本我,和自我期待有关系,而超我,则体现了权威的期待。从这个角度看,又和我们第一周的内容,联系起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了解自己的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呢,按照老师的方法,回想起小时候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和父母的关系,印象似乎不是太深
我总会回想起一家人,爸爸带着我们去儿童公园坐过山车的情形,我们很开心的坐完过山车,流完之后,在门口的小吃店吃上了一晚,带着爷奶的龟苓膏,那种美味前所未有。我好像只记得爸爸的当时看着我和弟弟开心而满足表情,前几天跟他们聊起这个前景,他们早就已经忘记了,我的脑海里似乎也没有太多妈妈的影子。
想起现在,有时候特别反感很亲近的人,对我说教,非常有可能就是小时候妈妈的严厉的说教,曾经用晾衣杆打我,那时候因为反抗无力,也不敢再反抗,因为反抗就会被打得更凶。内心却有叛逆和不安,想起以前还有想报复的心态。
所以现在如果还被说教的话,或者说老公以后如果有说教的行为,非常有可能就是我的潜意识里面的反抗,因为内心不开心被说会反感。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我希望老公会多包容,就像老师说的,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跟他说。希望他也可以理解,我也希望能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