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35岁失败者的思考:完美的成功源于正确的失败。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突然发现,真正取得成果的前提,是我理解了失败的意义。这才让我一步步走向阶段性的成功。
PART 01
失败才是最好的老师
1985年,乔布斯被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无情解雇。他一度被认为是失败者。
然而,谁能想到,在这场失败之后,他创立了皮克斯动画,并在多年后重新归来,将苹果变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公司之一。
很多人害怕失败,却不知道,真正的失败并不是跌倒,而是没有从跌倒中学会爬起来来的能力。
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却鲜有人意识到失败的巨大价值。事实上,失败是最好的导师。它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弱点,明确未来的方向。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分享失败经历的人,因为我觉得失败经验比成功方法更有价值。然而,前几天的预售中,我几乎没有提到自己的失败经历。
当时,运营方的建议是:“如果你提到自己失败太多,人们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进而不愿意合作。”虽然我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但出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我选择听从运营方的意见。
回头来看,这也是很多小伙伴觉得公开课“差点意思”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也与我内心的犹豫有关,直到后来我又翻阅了瑞·达利欧的《原则》。
像瑞·达利欧这样成功的人,也敢于将失败写进书中与全球读者分享。我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从书中可以看出,失败是宝贵的财富。达利欧用失败的教训打造了系统化的决策框架,他的成功正是来源于失败给予的礼物。
我第一次创业开公司时,由于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欠下巨额债务,甚至一度想到了跳楼。这次失败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投入越多,风险越大,但收益未必更高。
正是因为吸取了这次教训,后来我才坚持“小额试错”,在仅投入几万元的情况下,逐步实现了今天的成果。失败是用来吸收养分的,请别浪费它。
PART 02
如何从失败中学习—散布复盘法
想要从失败中真正获得成长,需要系统化地学习和复盘。以下是我总结的三步复盘法:
记录失败设立“失败日志”,记下每一次挫折和原因,真实还原失败过程。
结构化复盘每月定期复盘,从策略、执行、团队协作等维度,分析问题根源。避免重复犯错。
行动改进将改进措施量化为具体行动,例如设立OKR,用数字追踪成果。
在那段失败后的时间里,我经常思考自己“败在哪里”,逐一罗列失败的原因并克服它们:
能改的,就亲自调整;
不能改的,就通过优化结构或规避项目风险解决;
在团队上则补足关键人才。
后来,我将这些失败的经验打包整理成一堂课。从2019到2021年,通过持续分享这些经验,我在小米、京东的社交电商项目中,建立了一个30万人的团队。
PART 03
失败是礼物,看你怎么接
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成功的训练场。
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每次跌倒后都能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强的人。把失败当作一次“免费升级”,不要让恐惧束缚你前进的脚步。
如果你自我定义是失败者,那么你需要牢记这句话:
“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进步。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与未来对话的机会。”
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失败,从中汲取养分。因为每一次失败,都可能是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