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跨年后,随着喜气洋洋的年味越来越近,回家过年的交响曲开始响起,抢票年货那都不是事儿,最先到来的是年年如此的老生常谈,对,回谁家过年?
去年就是回的你们家,今年怎么就不能回我们家啊?你妈等你回家,我父母也老了也盼着我呢啊。/每年都为这个吵,要不,你回你家我回我家,孩子我带着。/路上那么多人你再把我儿子弄丢了?/我傻啊我丢我家孩子?/有没有丢孩子的啊?……
过年,阖家团聚的日子;然而,年夜饭的喜庆里注定有哪家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注定有哪家的媳妇不在老公身边。
2、
我认识一大姐,她给儿子的唯一硬指标就是别找外地人。另一大姐说,准儿媳妇哪儿都好就是亲家在新疆,这以后过年可怎么办啊?
这是有儿子的。有闺女的父母,为阻止女儿远嫁更悲壮。
也是一大姐,百般劝阻无效后,生生把自己暗示出一早期肺癌,想用健康留住闺女(亏得发现早无大碍),但就是这样,女儿还是嫁到了飞机几小时以外的地方。
这是大人,家长知道解决困扰最好的办法是管理好源头,再看看孩子们。
当年毅然远嫁的孩子们一路走来,离开父母痛彻心扉的苦楚,自己最知道。单说除夕夜想家想爸妈的百毒攻心,那彻夜难眠思念眼泪就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
因为离家,所以有了回家。
3、
我很幸运,娘家婆家同在北京,从没春运过,属于被羡慕嫉妒恨的那种。本应幸福的像花儿一样,但结婚初期也纠结过回谁家过年。
开始我俩分着过,你管你妈我管我妈,虽然新婚那几年有点委屈,但把家长照顾好了大局是完美的。
后来有了车,小家也能在一起过除夕了;辛苦点,先去他家再回我家,老人睡了再带着孩子回自己家。第二天再出发~
几十个春节就这么过去了,现在的我们已经没有父母家了,孩子奶奶和孩子外公住在我们家,和我们作子女的住在一起,我们天天过年!
4、
关于回谁家过年,无论俩人多纠结,无论打架多激烈,办法总比问题多,节到办法到。
前面的北京新疆两亲家说妥,一年北京一年新疆,好在两对父母都刚退休身体都棒棒的,有能力走动也愿意走动。
在同一城市的,有的子女会把双方父母接到度假村,年夜饭到初五饺子,两大家子热热闹闹地在一起,陪好四位老人。
或是,除夕初一他家,初二回娘家,过节这几天走马灯似的穿梭在城市里。
大多数子女没有上面的幸运,他们要么是父母岁数大了没法出门,要么是夫家东北娘家广东,他们只能春运,只能今年回他家明年回她家,或者先他家三天后她家三天。
4、
过年回家!四个字份量好重。
在外打拼辛苦一年,子女们就想回家,吃妈妈的饭,喝爸爸的酒,看邻居发小,看家乡山水,感受家的温暖。家-那个让人流泪让人心醉的地方,魂牵梦绕。
洗净疲劳抹去沧桑,带着一年的欣喜,带着一年的收获,甭管票多难抢,甭管高速多堵,甭管路途多辛苦,回家过年,归心似箭。
在家心心念念的父母,化翘首为力量,化期盼为行动,早早地开始购置年货,张灯结彩;家,等候了整整一年,敞开怀抱,静候游子归来。
回家过年,中华民族的传统。回谁家不要紧,只要能回家,怎么都行。 到家了,心就稳了;到家了,心就暖了。
5、
还有一种回谁家过年,叫视频回家。
边疆的战士,海外的学子,城市的守卫,春晚的演职,他们连和爱人争吵先回谁家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只能通过互联网给妻儿问好给父母拜年,挂上电话两行清泪孑然一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说了这么多回家过年回谁家过年,总结出俩字,知足!无论家在哪儿,还能回家,还有家回,就不纠结了!父母在家在,只要能回家,早一天晚一天,先去哪儿后去哪儿,没啥。
哈哈,仿佛到处都是喜庆的门铃声,都是爸爸妈妈我们回来啦的热气腾腾,回家过年啦~猪年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