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同事家的男孩,七岁半,用一篇微信文章中的话来说,这孩子就是来报恩的:乖巧、听话、懂礼貌,在校园里见到大人就打招呼:“姨姨好!”“叔叔好!”爱学习,每天下午放学回来后,就坐在办公室里写作业,且工整、干净,成绩好。人人都称赞这孩子。
因为他与儿子同龄,我与他妈妈也时常在一起聊天。
有一次又说起了这孩子,我艳羡不已,没想到他妈妈却说:“我不喜欢这孩子的性格。他好像有强迫症似的,人家孩子不用的铅笔头、橡皮他全都捡起来,一直用到不能再用为止不说,他还把它们一个一个排列得规规矩矩的放在那儿,谁都不能动一点儿。写个作业吧,非得跑到办公室里去写,也不知道是等着让人家夸他哩还是咋哩,反正就不在俺屋里写,咋啥都不听,非得去。”
如果说这些还没什么的话,接下来她说的就让我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了。
“那次他考试完,可高兴地对我说考了100分,我说那有啥呀?考100分还用说吗?”我当时就说了:“你这样儿对儿子打击多大呀,我们可都光盼着孩子拿100分呢。”她说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跟她提过成绩的事情。
她还说,有一次孩子爸爸回来以后,就带着孩子去洗澡了,出来后说自己饿了,这孩子才说:“妈妈,我也可饿呀!”饭上来后,孩子狼吞虎咽的,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而且吃的比平常都要多。
我有点儿震惊,更心疼这孩子。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自然是好的,以后可能会很有出息。可一个七岁多的孩子连吃饭这种最基本的需求都不向自己原本应该是最亲近的人———爸爸妈妈提出来,岂不是太委屈了吗?这孩子的内心会有真正的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