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分,这是一个美妙的时刻,也是一个休闲愉悦的时刻,一家人其乐融融,很舒服、很放松的感觉。
三口人,照例排排坐在饭桌旁,边吃饭,边看电视。
今天的电视节目,好巧不巧,正是《风味人间》。
这档节目,一经播出,播放量破亿,豆瓣评分已高达9.5分。无论制作人员、导演配置,还是内容设置、摄影精良,都令人拍案叫绝。
只是,在那样的美食轰炸中吃着晚饭,顿时显得有点寒掺,甚至索然无味。
幸亏节目播出时,已经吃的差不多了,不然今天这顿饭,恐怕没有那么好解决了。
这让我在敬畏美食的同时,又有些想念妈妈的味道。风味在人间,着实不如风味在身边来的踏实真切。
01 尊重带来风味的每个人
我是一个对制作美食完全一窍不通的人,但我确实也是一个对美食风味极其挑剔的人。
因为对食物的挑剔,对味蕾的讲究,活了20多年的我,从来不需要考虑减肥的事。
所以,只要是不喜欢的食物,不合我胃口的食物(当然不是指那种难以下咽的、很难吃的食物),我都不会再去吃食。
以前,我觉得这是我吃饭的原则,甚至可以说是待人接物的原则。
但是,人都会变,我也不会例外。在我大学毕业,独自离家工作的那一年,生生改变了我对美食的基本原则。
因为刚开始工作,和所有人一样,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减少一切开支的最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自己做饭。
毕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而且,我可是大厨的女儿,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奈何,天不遂人愿。在大厨的指导下,我的第一餐以电磁炉烧坏终结。后来的每一天,家里都会有不同的电器,遭受不同程度的暴击伤害。后来的每一餐,我也在不同的烧焦发黑的食物中,找寻外出觅食的理由。
后来的我,终于知晓厨师做菜的刀工、时间、火候、配料等都是有讲究和说法的;终于知道是厨师以及那些制作美味的人们的不容易;终于明白自己以前的那些原则多么可笑。
虽然,现在的我,还是厨房破坏分子,还是厨艺没有太大长进,至少,我知道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为我制作的美食,尊重为我制作美食的每个人。
也许,有些事情,真的只有自己经历,才知道其中的艰难困苦。当然,也只有亲生经历,才会更加尊重带来风味的每个人。
02 珍惜身边人带来的风味
从小,因为我这个挑剔的嘴巴,母亲大人总在想着怎么让我多吃一点,吃胖一些。
后来,成就了母上大人的大厨身份,也培养了这么一个对制作美食一窍不通的女儿。
如今,离家在外,对《风味人间》的落地生根这一期节目有了强烈的共鸣。
落地生根的美食背后,背负了众生浓烈的乡愁和落寞。美食带给我们除了味蕾的刺激,感官的享受,更多的是历史风俗背后强烈的人文认同感以及乡情愁绪。
而这一切,往小的层面探索,美食未尝不是对家乡、家人的想念和寄托。
以前,不懂对家乡、家人的思念,马致远那首“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知道他思念的凄苦,却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那种感情。
如今,和家人分隔两地,最思念的还是妈妈做的大饺子、素炒土豆丝、爆牛肉……想想就直流口水,真后悔当初那么挑食欠揍的自己。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还是愿意回到当初,回到小时候,回味那家的平常味道!
只是,时光不会倒流,我们也没有哆啦A梦的时光机,如果终究只是如果。
在被时光逼迫前行的路上,除了义无反顾,更重要的还是学会珍惜身边人带来的美味,说不定哪天嘴馋心痒了,保不齐哪天吃不到了后悔地直跺脚哭天腔地了!
这么说完,我得这个星期回家看看我的母上大人了(我是不会说我是回去吃美食的,坚决不会说的)。
03 风味全在于你怎么定义
看完这一期的《风味人间》后,肚子虽然很饱,却还是想吃美食的我,突发奇想地随口而出一个问题:“你们说,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走遍全世界的所有地方,吃遍全世界所有的美食风味?”
其实,那一瞬间,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的这个人是射雕英雄传里的北丐洪七公。
七公他老人家,一生光明磊落,活的肆意潇洒,快意恩仇,唯独对美食天生没有抵抗力。郭靖能有后来的武功造诣,自然也离不开黄蓉的美食加持,才有了七公老人家的指点和教化。
所以说,如果真的有这个一个人,从古至今,恐怕只有七公可以做到。可是,七公也不过是金庸大师笔下的一个虚构传奇武侠,说起来也实在没有信服力可言。
这个时候,弟弟说话了,“吃遍全世界的美食风味,这要看你怎么定义了,五星级餐厅、米其林大厨做出来也是美味,不见经传的露天小馆、闹市取静的苍蝇小馆也不乏美食,家常便饭、蔬菜小炒也吃得自在舒坦。”
这话说的句句在理,我一时间居然无从反驳。
即便一个人吃遍世界美食,倘若不懂美食,不懂美食背后的妙趣、深意、情感,美食与他而言,也不过是味同嚼蜡,也便没有了任何意义。
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够明白父母在他归家时特意准备的家庭大餐,能够懂得珍惜爱人的一日三餐,能够和身边朋友杯酒言欢,没有吃遍世界美食,又有什么要紧?
突然之间,有点释怀自己没有吃遍全世界的遗憾了。
果然,风味在人间,也在身边。
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如何定义、享受、珍惜风味。
愿你我,一生都有风味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