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工会活动发了一只吨吨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所有领到的时候格外觉得高兴,拿回来就迫不及待打开看了。
这是一只敦实可爱的杯子,配得上“吨吨杯”的名号。杯身半方半圆,透明的杯身凹出一半形成把手,举起喝水的时候尤其方便好拿。灰色的盖子,外面嵌着可以旋转的U型手拎把手。杯口卡扣是绿色的,像是灰色水泥地里钻出的一丛草,显得格外亮眼透气。壶嘴连着一根透明软管一直延伸到杯底,像是古代的压水器一般,能从深井中抽取出甘甜。
上班时间不能闲暇太久,我心不在焉地工作着,眼睛不由自主又瞥向了杯子。脑中思索着,1600ml的容量,什么场景用它更合适呢?办公室用,不保温又太沉;出门用,缺少一个背带;健身用,我也不去健身房。春天的时候老公沉迷于健身,给他买过一只更大容量的吨吨杯,那是一只正版明星代言的,花了120块钱,所以他也用不到。
今年金秋时候回了一趟老家,桌子上有一只劣质塑料制成的大肚“吨吨杯”,螺旋缝隙里嵌着些许凝干后的泥土,显然是日常干农活常用的。
“妈,你这个杯子质量不行,不能装热水。”
“我知道,这个杯子连带饮料一共才十几块。我还有个好的,那个光杯子就二十多呢”
“哦”
哦,这个字是我常用的回复方式,它发音很轻很短,几乎没有发出来却已经回应完了,一个字帮我略过了无尽的愧疚。
想到这里,我拿出手机,打开妈妈的微信。
“我们公司发了一个杯子,给你拿回去吧,夏天时候可以装点水带着。”同时附了一张图片。
下午六点多,接到了妈妈打来的微信视频,挂掉并迅速文字回复“还没下班呢”。下班地铁上,带上降噪耳机,我给她打了回去。
“怎么公司发了一个杯子啊”
“嗯,工会发的”
“哦?那是为什么会发杯子呢?”显然她不知道什么是工会。
“哎呀,反正就是一个活动,参加了就给个礼品”
“哦~~”
每次我不耐烦的时候,这个字是她常用的回复方式。虽然是一个字,但这个字拉的很长,声调由低到高,再由高缓缓降低,最后弱弱收尾,夹杂着一丝小心翼翼,敷衍着她的无知。
我带着降噪耳机,无脑地重复着每天的通勤路线,就这样走路、等车、上车、下车的循环需要重复3次。一边穿越嘈杂的人群,一边用家乡话和妈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行吧,你忙吧,我还在地铁上。”我主动结束了聊天,在这略漫长的下班路上思索着、感受着~
幸而我有一份工作,让我生活规律、让我更加自信;幸而我有健康的双亲,让我可以惦记、让我心里踏实。一只“吨吨杯”,在我和妈妈之间,发射了一次亲情的脉冲,它不再是一只简单形似的“吨吨杯”,而是在我和妈妈心里都更加有了重量的“吨吨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