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班群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工具,上级各部门的文件精神、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班级的日常管理、都需要班主任通过班群发布并收集反馈。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班级群里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现象,群里缺乏家校沟通互动的勃勃生气。怎样改变这种局面,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打破了班群沉闷的气氛,让班级群架起家校沟通的连心桥
一、 呈现在校生活,传递温暖。在传达消息之余我及时发布孩子在课堂,课间,集体活动的照片。我还留心天气变化,提前看天气预报,在班级群里提醒穿暖或带伞,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孩子的关心,当家长心里泛起暖意,打造班级群就初见成效。各个节日本是沟通提供了契机,却演变成家长们纷纷在班级群里发祝福消息,向老师们和其他家长同学问好,其中的真情真意又有多少呢!我主动向各位家长、同学、科任老师们问好,让家长收到惊喜。节日的沟通方式可以更多样,比如母亲节时,我组织学生们给母亲给一封信“妈妈,我想对你说……”,担心有的孩子不好意思给妈妈看自己写的信,让母亲少了一次惊喜的机会。于是我在班级群里发消息,“为庆祝母亲节,今天孩子们给各位妈妈们写了信,等孩子回家,可查收这份惊喜!”配上孩子们写信时十分投入的照片,母亲们笑逐颜开,在群里回复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班主任的感谢。
二、当众表扬, 问题私信
家长特别在意自家孩子,非常希望在群里看到自己孩子的名字或照片。因此,我认为要想把班级群打造成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就要回归开设班级群的初衷,把聚光灯对准全体学生学习生活表现好的方方面面,孩子犯错了,从不在群里当众批评,只提出现象,不点名,但会私信家长,获得家长的支持配合,教育的效果要好很多。孩子早自习时认真读书的样子,早早到校打扫卫生的身影,课间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情景,学生们劳动时热火朝天的景象,艺术节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运动会上的全力以赴……都被我捕捉到镜头里,发到班级群里。除了优异的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体质差的学生们跑操能跟上队伍了,我请他们上讲台,毫不吝啬地表扬,拍照片,发班级群;某个学生的书写进步了,我会把作业发到班级群里。
刚开始时,家长只是有意识地寻找自己孩子的身影,也会了解其他孩子的情况,但不主动评价,我会发消息鼓励家长们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孩子们的优秀表现,如果能得到家长们的鼓励,定会更自信,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其中!”家长们会有意识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慢慢地,班级群就活跃成了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
三、团结科任老师
家校沟通的目的,不是有来有回的沟通本身,而是老师们和家长们从沟通中汲取力量,精致自己的教学和家庭教育。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于是我邀请科任老师在群里表扬作业认真完成的学生,并把相应的照片发到班级群里,表扬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总结检测结果。当老师在群里点出哪几位同学没发挥出正常水平时,我总会看到家长的回复,如“感谢老师的提醒,会多关注孩子XX学科的学习”。科任老师看到这样的回复,工作起来会更有动力。
科任老师的助力,还能助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们提供便于查询的学习资料。我鼓励课堂上朗诵优秀和基础较差但朗诵流利的同学,在班级群里发朗诵音频,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练习朗诵的参照。学生周末发的讲题视频质量如何,科任老师的评价最权威,科任老师的“好评”能让偏科的学生重新燃起学习该科的星星之火。
总之,班级群作为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其沟通内容本身很重要,班级群可以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窗口,还能是展示家长优秀做法的平台,也是了解科任老师的路径,但其沟通的延伸效应更重要,家长由沟通内容反观自己的家庭教育,科任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行为,在此平台形成的家校凝聚力也能助推班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