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场人物来分析《如果大雪封门》情节的因果关系:
1 宝来
文章第一句“宝来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为下面“我”和林慧聪的接触做好了铺垫。
宝来被打的时候,林慧聪在场,他喊“救人”了。作者很巧妙,没有通过“我”来诉说宝来是如何被打的,而是通过一个看起来像中学生一样南方人的口里说出。同时又刻画了林惠聪的人物性格:善良和单纯。
“我”,作为宝来的同乡,对于宝来的被打,没有直接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是用:冬天来了,宝来的小板凳被风刮来刮去,宝来的旧皮鞋被他父亲扔进垃圾桶,那个宝来被打的广场,我打算这辈子都不再进去等等这些语言和细节描写来刻画“我”内心的痛和无奈。而“我”和宝来代表的是在北京打工的外地年轻人。
2 “我”
“我”有神经衰弱。尤其一听到鸽哨,头疼欲裂。而鸽哨几乎每天早上都会传来。为了制止头疼,“我”选择跑步,并且边跑边赶鸽子。
看似在驱赶鸽子,实则是“我”在发泄什么。白天的无聊,晚上的灰色工作,看不到未来,但却不甘,所以绝对不能给自己退路,告诉自己还有希望,继续“跑”下去。这是北漂年轻人无声的呐喊。
鸽子,在本文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它隐喻了“我”们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外地人,或者还不如“我”们,因为它们一不小心就被人从空中打下,被烧汤吃肉了。再或者被冻死,比人更不抗冻。但是它们仍旧每天在飞,即使同胞们一个一个地消失,它们仍然在广场里争先恐后地吃着人类撒来的饵料,被人类拍照纪念。因为它们要生存下去。难道这不就是北漂的生活写实吗?
“我”们,一开始是讨厌鸽子的,并且一看到鸽子飞来就毫不犹豫地想把它们打下来。后来,当林慧聪住进来的时候,“我”们就不打鸽子,也不忍心吃鸽子肉了。“我”们和鸽子们的命运链接在一起,保护鸽子,也许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于是一群陌生的年轻人开始互相关心,在北京这个大冬天里互相取暖。一个人的愿望变成了一群人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每一个人尽所能及,又不知不觉中被改变,那是爱也是希望。
3 林慧聪
鸽子的主人。“我"在跑步赶鸽子的时候就这样理所当然地遇到了林慧聪。林慧聪为什么跟着“我”在后面跑?一是他知道“我”是宝来的朋友,二是他知道自己的鸽子丢了与“我”有关,三是他经常看到“我”和其他人在房顶上打牌。这就为后来林慧聪的加入做好了铺垫。林慧聪是孤独的,他身边除了鸽子还是鸽子。尽管有个二叔在,但也是公事公办,他渴望有同龄人的朋友。他的愿望是为了看一场大雪铺满整个北京城的壮观景象——就这么一个单纯的愿望。这也是一个林慧聪留在北京的一个理由,同时也是离开北京的理由。
再回到文章的开头,宝来走了,“我”们的宿舍空了一张床位。而林慧聪的原来的房东自私,不肯往炉子里多加煤块,把一个南方小伙子冻得心寒,他弱不经风,只有忍耐。这个时候,“我”出现了。让“我”改变态度是因为宝来。这个林慧聪确实出现在那个宝来被打的现场里,因为“我”闻到了以为是鸡屎的鸽屎味。林慧聪说:
我对过路的人喊,打架了,要出人命啦,快来救人啊!
“我”接下来开始保护鸽子了。而且对所有长羽毛的,能飞的东西都敏感起来。“我”在广场里看到了林慧聪的鸽子,主动买了一袋鸽粮,于是“我”了解到了林慧聪。
由林慧聪的高考作文题目,引出了这篇小说的题目来源。充满了诗意,却有点荒唐,因为毕竟高考的成绩改变了林慧聪的命运。
4 米萝和行健
这两个人可以说是一伙的。他们是打鸽子的凶手。在林慧聪住进来之前,他们对鸽子毫无同情之心,鸽子可以让他们滋阴壮阳。后来鸽子的主人住进来了,年轻人凑在一起吃顿饭就可以成为朋友,不知道林慧聪从哪里弄来一只鸡当见面礼,这只鸡打了四个年轻人的牙祭。他们吃的是鸡,而不是鸽子。也许是善良单纯的林慧聪感染了他们,在接下里的日子里,这两个人也在慢慢地改变。在小说的最后,他俩拿着冻死的鸽子去见一个女人,但那个曾经给过他们“温暖”的女人也回老家了。文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米萝从他手里接过熟料袋,摸出根烟点上,说:“我找个地方把鸽子埋了。”
昨晚上又把徐则臣的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看了一遍,语言干净内敛,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事情的缘由,他们的因果关系非常巧妙地藏在每一个句子里,逻辑严谨,布局完美。同时初读时体会不到的蕴意,在我写完这上面的文字时,仿佛降下一场大雪,要把这个尘世间肮脏的东西洗净。
这可能就是文学的力量?希望这世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