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下午5点,为期两日的“中国公众考古—首师论坛”已经落下帷幕。会议期间我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而且经历很多让我难忘的事情。计划专门发布一则图文,但是由于之后相继前往河北、山东、广东和湖南“游学”, 一直拖延至今。
开幕式
去年在上海广富林遗址实习时,就通过微信得知,在河南的仰韶举行公众考古论坛,很多同学都去参加了。今年7月份刚刚离开沈阳考古所,在西安家中无意得知“第三届中国公众考古—首师论坛”征集相关作品,随手将在广富林实习时拍摄的一些照片发去,就没有太留意此事。
不久后前往广东工作,由于一直没有消息,逐渐将此事淡忘。直到9月28日偶然收到一封邮件,告诉我的作品获得三等奖,并且邀请我下个月25日至26日前往北京领奖,但是不报销路费,不提供住所!由于广东距离北京甚远,加之不过是个三等奖罢了,所以没有打算前往参加。
可是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件事情,我辞去东莞逸颐艺舍博物馆的工作,在香港澳门玩了两天后回家。正巧此时,“首师论坛”的组织者又邀请我代表陕西师范大学讲话,正好闲在家中无事,最终决定还是去北京玩一趟吧!
10月8日决定参加“首师论坛”后,就开始准备自己的讲话稿,定名为《天下考古是一家,英雄不问出处》,并且配上图片发布在我的公众平台上。23日离开家前,整个讲话稿已经倒背如流,并且制作了精美的PPT。24日上午就抵达北京,在雍和宫附近安顿好后,前往首师大的国际文化大厦,领取与会议有关的材料。由于指示牌不明显,我和来自社科院的邓晓学弟,围着大楼转了好几圈,上上下下跑了好几趟,才好不容易在一个角落找到联络处。
25、26日按照《会议手册》的安排,满满当当的两天:第一天开幕式、公众考古演讲和茶会话;第二天公众考古研讨,又被分为三个环节,公众考古在一线、公众考古在校园、公众考古与媒体。第三届中国公众考古论坛热火朝天地举行,中国考古网也在持续地直播,与此同时各大重要的相关网络也在不停地发布于会议有关的信息。
现场录像
微博直播
介绍“首师论坛”的具体内容,就不需要我再废话,仅在这里选择几个“独特”的切入点,谈谈自己眼中的“第三届中国公众考古—首师论坛”
1、最大收获:认识很多新朋友
公众考古论坛,不仅为各行各业的人提供一个了解考古行业的机会,而且也为我们这些考古界的年轻人,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的平台。
在会议开幕前,就遇到了曾经一起约好去凌家滩跑调查的西北大本科生,如今已经是社科院的研究生邓晓。谈起两年前因故不能前往凌家滩的事,他非常的遗憾!还偶然遇到从良乡大学城专门赶来听讲座,在社科院就读研究生的学弟许鑫城。
左:许鑫城 右:邓晓
提前一天晚上,首师大的同学就和我联系,并且组建了“首师论坛,高校交流”微信群。两天的会议中,结识了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吉林大学、咸阳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同学,至今一直还保持着联系。
2、最新偶像:方向明老师
10月25日早上8点30分,“首师论坛”的开幕式在国际文化大厦国际报告厅举行。各个领导讲完话后,接下来就是“公众考古演讲”,第一位作报告的就是方向明老师,讲有关《反山第12号墓主》的问题。
当时和社科院的研究生邓晓坐在一起,他告诉我方向明老师和吴卫红老师是同学,并且将他的微信号给了我。当我关注后,就发现方老师不断在自己的微信空间,发布有关会议进程的照片,并且会评论几句。夜里茶话会即将结束时,见到方老师还在,我们几个学校的小伙伴一起与他合影,好多女生都说方老师太帅!尤其一位来自山东大学的学妹,看到合影眼都放光!
我虽然也挺崇拜方老师的,但就不会表现的那么夸张,只是在合影问了一句:“您和吴卫红老师是同学?”他很激动地告诉我:“不仅是同学,而且是一个宿舍的!”
第二天进行公众考古研讨时,很多老师都没有到场,唯独方老师还在,并且很认真的点评和记录基本情况。下午当我在台上演讲时,目光专门往方老师那里看了好几遍,确定他在认真听时,我就放心了!
会议结束后,每天就在微信朋友圈中看方老师刷屏,不时的还会聊几句。以致11月12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又有幸见到一面!
3、最精彩的演讲:《信古还是疑古—民国史家对于古史的基本态度》
会议第一天,有很多著名的老师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如齐东方《生与死—两个世界的徘徊》、许宏《青铜催生中国》、刘国祥《五千年王者归来—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发现与研究》、巫新华《新疆的丝路地位和文化底蕴》等,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庆伟老师!
齐东方
许宏
刘国祥
巫新华
由于我是考古专业的学生,一看到《信古还是疑古—民国史家对于古史的基本态度》这样的题目,就知道和我的兴趣不对路。于是孙老师刚上台一开讲,我就偷偷溜去活动一下。待了好长时间才回来,见老师还在讲,我就坐好继续听。突然发现孙老师口才特别好,不愧是北大的十佳教师!
孙庆伟老师
演讲的内容是在介绍民国时期刘师培、钱穆、顾颉刚等学者对中国上古史的态度及其重要著作。过去本科在陕师大也上过很多有关历史学和文献学的课,基本上都睡大觉了,考试前又要突击恶补!所以每次一提到类似“钱穆”“顾颉刚”“陈寅恪”等历史学家的名字,我心里就会犯困。但是孙庆伟老师讲得很精彩,我不仅没有半点走神,而且兴趣倍增!
尤其是一个小细节,让我觉的这位老师特别风趣。当谈到钱穆时,他说道:“钱穆虽然是一位大家,但是他小时候却没怎么读过书……(突然觉得不对劲,立马改口)不是‘没怎么读过书’,是没怎么上过学!”瞬间击中我放荡不羁的笑点。确实也是如此,“没上过学”也许可能成为大家,但是“没读过书”就休想了!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结束后离开北京,前往山东邹城看望同学时,他送给我一本书,正是孙庆伟老师的《最雅的中国》;之后去中山大学,和师兄谈起孙庆伟老师的书时,得知他才买了一本孙庆伟老师的《追迹三代》,并且告诉我这本书如何如何的好。
4、最接地气的演讲:《今秋川南龙门阵,街谈巷议话考古》
轮到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高大伦老师演讲时,已经是上午最后一个。但是高老师一口幽默的四川话,还是让全场氛围热烈。
去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曾经听过高大伦老师的讲座,当时主要介绍成都公众考古体验馆的基本情况,我很喜欢他诙谐幽默的风格。此次演讲的内容虽然一变,成为介绍《考古宜宾五千年展》的策划营销,但是从“今秋川南龙门阵,街谈巷议话考古”这样的标题就可见,还是继承了高老师一贯的风格。
演讲结束前,高老师还不忘了向大会申请,希望下一届公众考古论坛在四川的李庄举行。
我是一个有话直说的人,赞美论坛如何成功、如何完美的废话,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轮到吐槽时间,没有想得罪谁的意思,只当提个小小的建议吧!
1、最不满意:竟然没让我上台领奖
大会安排在第一天的茶话会上,给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夜里到场后,本人都做好上台领奖的准备,还请求一位同学待会儿为我拍照,结果雷人的一幕发生了:只给一等奖上台领奖的机会,二、三等奖就私下送到手里即可。我瞬间觉得好尴尬!
2、其次不满意:竟然没有发张合影的照片
在第一天开幕式结束后,所有参加会议的老师和学生在会场外进行合影。本以为下午或者第二天就可以拿到合影照片,打算以后作为留念悬挂在家里。但没想到至今也没见到合影!询问首师大的同学,他们也没看到合影的照片原件,只有一张发在网上的压缩版本,放大后脸都不清。
3、再次不满意:竟然没发本像样的书
本以为获得三等奖,怎么也不得给我发本上百块的考古报告或者论著吧?!但是当奖品拿到手后,竟然是三本杂志!!!加上之前发的一些“少儿读物”,翻来翻去真没有获得几本像样的书!
4、最吐槽的事:《公众考古问卷调查》和《中国高校考古文博类社团联盟成立提案(初稿)》
在第一天夜里的茶话会上,还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当来自各个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就位后,组织者给每个人各发了一份《公众考古问卷调查》和《中国高校考古文博类社团联盟成立提案(初稿)》。
本来没有什么的,就是一份“问卷”和一份“提案”嘛!但是当我看了一下,瞬间大跌眼镜:《公众考古问卷调查》竟如同一份考卷,开头要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接下来有“选择题”和“简答题”,其中“选择题”还分为“单选”和“多选混搭”!做了一遍“考题”,难度还挺大,尤其是“简答题”,竟然让人写出一些自己知道的公众考古著作和研究成果等。我看了看周围的同学,很多人面对这样的“问卷调查”,都皱眉头了!
再看一下《中国高校考古文博类社团联盟成立提案(初稿)》,这是“诸侯会盟”吗?!问题来了:谁做盟主!(之后省去200字)
上面的言论,也许有些挑刺,就当开玩笑吧!其实首都师范大学的老师和同学确实已经尽力将一切做到最好。组织一次大会不容易,我们还是要由衷地感谢他们!
我是一个喜欢“黑”别人,又更爱“自黑”的人。接下来就谈谈我自己的囧事吧!
1、最尴尬的事:遇见曾经的领导
今年5月份我被沈阳考古所录用,但是没有编制。干了两个月后,得知我家旁边的咸阳博物馆进行事业单位考试,就想辞去工作回家。当时我的领导赵晓刚所长反复和我交谈,但我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回去!他也就放过我了。
后来咸阳博物馆没考上,我也和沈阳考古所没有什么联系了。但让人吃惊的是,当在网上看到此次会议的日程安排时,竟然发现“赵所”带领两名曾经的同事前来参会!这下怎么办?
最后是这样解决的:会议开幕前,看到“赵所”带领的“沈阳考古所代表团”,我就赶紧如遇故人般上前打招呼。寒暄了几句,效果还挺好! 夜里散会时,在路上遇到“赵所”,当他询问我现在干什么时,我则如实回答,他还鼓励了我几句呢!
在第二天我的讲话中,当介绍自己的考古经历时,专门加入了沈阳考古所的这一段。很多人都很忌讳谈“辞职”的事,但我是个例外!在我看来,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辞职”的人不讨厌,讨厌的是那些“辞职”后就不翻脸认人的!
提起赵晓刚所长,我还是很崇拜的,待人真诚,说话正值。当时离开沈阳考古所,现在想想也确实有些鲁莽,虽然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是那里的领导和同事我一直都十分的尊敬!
赵晓刚所长
2、最遗憾的事:没一位陕西师范大学的为我鼓掌
如果没有说错的话,也许我还是第一位参加公众考古论坛的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呢!本来和我一起获奖的,还有一位陕师大的学弟刘勤翰。但是他要去吉林大学参加青年考古论坛,就放弃了来这边的机会。
在大会的第一天,许鑫城学弟也在。说好第二天来听我演讲,但是结果没来!我第二天一大早来到会场,没有一位熟人,瞬间觉得没意思了!
我演讲的题目是《天下考古是一家,英雄不问出处》,其中分为三个各部分:首先介绍陕师大考古专业的历史,其次介绍公众考古的开展情况,最后简单谈谈自己的考古经历。正如我演讲中说的:“陕西师范大学的考古专业,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我们也希望为中国的考古事业,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敢拍着胸脯告诉大家:虽然这次公众考古论坛,只有我一个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参加。但在我之后,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学弟学妹在这里崭露头角!
最后,感谢这位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大哥,为我指出错误:竟然把曹玮老师的名字打错了!实在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