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到两个熟人在聊天,年长的人说起自己炒股十多年赔了大概有几十万,虽然也有盈利的时候,但相比较亏损的数额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而已。年轻的人说自己工作四年,大部分的钱也都在各种风险类的投资里被套牢至今…
我在想,如果预知到投资的亏损结果,人们应该就不会参与其中或者就能够做到及时止盈和止损。
可是,人生本身就是充满未知性,而人性当中对于投机所有可能带来的高收益的追逐和偏爱,往往很容易使人忽略与之相伴随的高风险的存在。换言之,不劳而获和一夜暴富的诱惑有巨大的吸引力。
曾经结识一个客户,他在股市高涨的时候,选择卖掉手中所有的股票,将股票账户销户。
他说,这一波疯长的行情确实让他赚了个满盆钵,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行情,为了避免自己抵制不住诱惑而刹不住车般地进场,所以他选择了销户,刻意断了自己不断买进股票的年头。
而后来股市大跌也证明了他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很多人都因为没能做到见好就收,及时离场而亏损惨重或被套牢。
勃朗宁有句名言,“一个人一旦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便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人。”
拥有对自我的控制力是一种难得的品质,相比较无拘无束、随性而为,自律才是能够让我们在对抗贪婪、懒惰、自私、趋利避害、好逸恶劳等等真实的人性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自由。
电影《X战警》里有句台词,“每个人都会害怕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有一天当你控制了自己就不会害怕了。”
所谓控制自己,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控自己心态和思想意识,这关系到三观的树立,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举止。
比如,面对困难和压力,尽管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有的人会选择迎难而上,有的人则会选择酗酒和吸毒等等做法来“解压”。所以,自控和自律的作用举足轻重。
回顾过去,几乎每个人都会感慨自己失去了很多的东西。青春岁月和蹉跎时光,无疾而终的恋情,中途散场的婚姻,投资失利的金钱,健康的身体,权利和地位,甚至于家人、朋友和梦想…
我相信很多人会跟我一样,时常会懊恼、悔恨或者自责,时常会想假若时光倒流或是再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相信一切都会比现在要好。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开篇就写道,“人生苦难重重。”他指出,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人生也不是做菜,要等所有材料准备好才下锅。
时光不能倒流,我们只能一边不断地走,一边不断地决定,一边不断地修正,一边不断地推翻重建。
每个的心里都想要是一帆风顺、前程似锦的幸福之路,苦难、贫困、悲伤和痛苦最好都是给别人准备的。
可是,事实是,似乎我们总是与各种压力、麻烦、寂寞和沮丧为伴,别人的人生都在朋友圈里,幸福而自由。
当心中理想的预期与现实发生激烈的碰撞,抱怨、懊悔和自责就会应运而生。有的人抱怨环境、有的人埋怨自己,导致当初没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实现理想中预期的结果。
比如没能选择一只有赚钱效应的优质股票,比如没能选择一个能够白头偕老的恋人,再比如没有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工作…
虽然只是做一个看起来正确的选择,但实则是仿佛苛求自己具备预测未来的能力,要知道,那只是存在于神话故事和美国大片的传说而已。
所以,首先要明白的是,我们做不到预知未来而后做出决策。另外复杂多变的人性和不可把控的环境等,也是我们做出各种决定的制约因素。
荞麦在《爱的恐怖主义》里说的,“如果人们相爱,最难以明白的一件事是:每个人追求的从来不是完全正确,而是甘愿犯下属于自己的错误。”
所以,我无法保证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正确的,完美的,甚至有的目前看似正确,未来也无法保证它当初的正确性。
而我能够做的就是在正确的决定中汲取经验,在错误的决定后承担后果,反思总结,此后尽量避免发生同类的问题。而逐渐不再在自怨自艾中纠结,怨天尤人,好比对着打翻的牛奶哭泣,毫无意义。
然而过去损失的金钱、逝去的感情、付诸东流的心血,都如同这打翻的“牛奶”一般,每每想起也必然会让人隐隐心痛,这是正常的。
可是,有的人会不愿面对这些既定事实的“失去”而长时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许许多多的因情感纠葛而导致的恶言相向、大打出手甚至是“惨案”不胜枚举,很多人事后声泪俱下,坦言自己付出了太多太多,不甘心放手。
经济学上有个被称作“沉没成本”的术语,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抉择改变的成本,包括金钱、时间、精力等已经发生的不可回收的支出。”
无论是一段已经糟糕的恋情,还是赌博性的投资,已经付出的感情和投入的金钱就是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如果当事人不愿承认或不忍直面失去和亏损,沉溺其中,势必距离“更好的自己和未来”越来越远。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写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间没有永远,人间也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这位年过百岁的老人,在经历过早年异国求学,政治动荡时期贫困交加,暮年老病相催,又相继痛失爱女和爱侣,可谓一生坎坷。
可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她的文字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竟具有出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其意志和精力,让人惊叹。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她曾坦言,“自律自爱,过好每一天”。或许正是这心境的淡泊宁静,造就了杨绛生命力的绵远悠长。
如果直接从生看到死,这世间的一切似乎都毫无意义,那些已经失去的一切和正在发生的当下都只不过是我们体验这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生命本无价值,唯有在行进的过程当中由我们自己选择并赋予它价值。
我们不是这世界的核心,我们控制自己,原谅自己,过得更好,不是为了别人乃是为了自己,使自己能够在这未知的生命进程中更好地去寻找去体验去完成,这或许才是我们在人生这场征服自我的战斗中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