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外话:作为一个“小白”,我们怎样跟上熊老师的思路?
就像鲁迅文章的基调是反封建、反愚昧一样,熊老师的文章旨在帮我们搭建一个大框架: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是由生物基因决定的。那么生物基因有哪些底层密码?熊老师带我们回到那个蛮荒的年代,我们要融入一个集体才能生存,因此基因中刻着迷信权威的密码,神崇拜文化由此诞生。热爱杀戮者才能生存,这就是从古至今的各类狂欢绵延不绝深层原因。
我们向何处去?这是由生物基因,以及由生物基因而产生、发展、变化出的文化基因共同决定的。向何处去?留待熊老师带领我们和全人类一起,无限思考中……
2、今天(结合5.7)课程的线索,就是探索文化基因最底层的密码:实用主义。
周代“以德配天”——解释周取代商的理由,商无德。
汉代“天人合一”——儒家约束皇权的需要。
宋代“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是新形式的修德,“存天理”是新形式的配天;
(当今,逐渐掀起的“国学热”——各抒己见……)
3、“绝地天通”故事的背后到底具有怎样的涵义?
实用主义——道德教化。故事表达了人对无力登天的一种懊恼情绪,又夹杂着比较浓厚的道德训诫色彩。
实用主义——巩固社会结构。周代的宗法社会结构中,小宗无权祭祖,只能在大宗的带领下才能参与祭祖。
实用主义——保持社会稳定。教权的垄断对于社会稳定来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社会里容许民神杂糅、家有巫史的情况存在,管理难度必然加大。
4、天道与人道到底是分是合?
这也许是一个永远也争不出答案的问题,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一种学说得到确立,它究竟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人心多有忌惮,社会才容易稳定。
头顶三尺有神灵。——“绝地天通”后,神不在,但神又无处不在,就是为了杜绝“小人无忌惮”的局面。
5、在大众屡屡毫无悬念地屈服于心理定势的时候,历史上有哪些精英凭借知识和理性试图摆脱这些干扰?
东汉王充开启非经疑古的传统。
东晋穀梁学大师范宁,点评“春秋三传”,说《左传》“艳而富,其失也巫”。
柳宗元专门写过一部《非国语》,著名观点:“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北宋随州的一次科举考试,试题公然便是《左氏失之巫论》。
清朝乾嘉年间的大学者全祖望的观点:周室淫祀
当代学者熊逸,饱读上下五千年各类书籍,在文章中指出:
……《国语》以其一贯风格凸显了精英人物超常的洞察与预见能力,然而当我们参看《左传》,……,是神灵降于莘地的七年之后。
……事实上,孔颖达引述的《周易》并非经典原文,……孔颖达从此“神”牵连到彼“神”,其实已经偷换概念了,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唐代官学对怪力乱神之谈到底持有怎样的一种态度。
6、儒家官学力量强大的一个例证:鬼神“有声无形”论,长久以来已经深入人心。
7、安利,隔壁万维钢老师19号《样板式的妥协》中一个观点:科学提供对世界的精准描述,提供世界的使用说明书,而宗教提供世界的意义,和对人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