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完本周课程的“得到”。——“文化基因”源于“生物基因”。
熊老师开篇语中的一段话——我们生而不自由,无往而不在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的双重枷锁之中。我们自以为理性的、自主的决策,我们自以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我们自以为不久前才形成的社会格局,往往有着我们自己根本觉察不到的古老根源。——至此总算领悟到了一些。下面,用问答的方式,来表述本课代表的一些浅见。
(1)为何“算命”这个文化基因一直在发展?
答:要从生物基因寻找根源。我们智人这一支之所以能进化到现在,源于最初的合作。尼安德特人没有学会群体协同作战,以及建立协同作战方方面面的社会条件,因此尽管身高、体型、力量均比智人有优势,但还是被进化的剪刀剪掉了。
一旦合作,就会产生领袖人物,大家都愿意听他的,且只有听他的,才会有存活机会,在基因刻着“依赖”、“信仰”等特质的智人,最终存活了下来,并进化至今。
随着文字、文明的发展,民智渐开,崇拜信仰某个人被当成一件不太光彩或不太可能的事情,尤其在现代社会,你跟一个90后去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定会被当成外星人,他的那位连dota都不知道是啥的爷爷的话还能听吗?
但基因里的依赖性仍然存在,遇到人生难题了,请教一下神吧。连牛顿都信上帝,那我们信牛顿不一定可靠,那就一起信仰无所不知的上帝吧。
基于生命底层的生物基因有这个需求,故“算命”这个文化基因一直在发展。
讲真,各位筒靴,你也许和我一样,不相信那些街头算命的,或所谓的“大师”,或所谓的“算法”,但你真的没有一点敬畏之心吗?!
(2)“A货”、“高仿”为何流行?
答:同样源于生物基因,因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模仿的天性正是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的生存优势,这种生存策略绝对会在大概率上提高他们的生存可能。精英层活得好,混得不太好的就会学着模仿他们身上的特质(听过俞敏洪吧,听过马云吧),此类行为慢慢演变成“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因生物都会有“炫耀”的基因(如:雄性必须“炫耀”肌肉,你懂的。),精英层会倾向于使用名牌精品,咱普通人买不起,咋办?“A货”、“高仿”因此流行。
2、今日课程简介:
(1)熊老师观点: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是一个不愿意摆明立场的无神论者。只是奉行“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治国原则。
(课代表浅见:孔子评价“臧文仲居蔡”,可能是儒家“中庸”价值观的一种体现,任何事情都不要太“过”,因为“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
2、“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常被误解的儒家观点。
借用傅佩荣教授的比方:印度种姓四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同样闯红灯,婆罗门扣2分罚200、刹帝利扣1分罚100、吠舍罚100、首陀罗只是教育一下。
再借用蜘蛛侠的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以上两个借用,可用于解读儒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