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毁掉一个年轻人,请给他一台手机和Wi-Fi,再提供食物。”这句话说出了现在的社会现象,手机已经成为成年人离不开的物品了,吃饭看它、坐车看它,甚至走路、开车、骑车都有人在看它,大部分时间看它是下意识无目的地看,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各种刷刷刷,时间很容易的刷完了,一个小时、一个晚上、一天、一个星期过去了……每年回忆自己今天做了啥,已经回忆不起了,因为把大部分的时间拿来刷手机,去看了很多快速满足的信息,过后内心依然空虚寂寞,我们来想一下,这个是自己想要的吗?
成年人尚且控制不住刷手机浪费时间,孩子更如此。某某学生沉迷刷微博追爱豆、某某学生沉迷刷抖音荒废学业,某某学生沉迷游戏偷绑银行卡,刷了十几万存款等等,这些新闻例子还少吗?为什么会有一种迷之自信,觉得自家孩子长大就好了,小时候不管长大就更管不了了,现在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啃老族都大有人在,天天在家刷手机不愿意找工作的,还会认为孩子长大会自然好了吗?真的不会!不要再骗自己了,如果一切问题长大了都能解决的话,就没有考不上清华北大/985/211的高考生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犯罪分子了。
今天想写这个话题,是因为苏老师跟我说了一个孩子的情况,今年8岁,9月份读三年级。这个孩子我们认识的,所以也了解他的基本情况,从小保姆带的比较多,3岁就拥有自己的iPad了,玩他喜欢的手机游戏很溜,到现在已经有5年的电玩经验了,熟悉iPad的各种操作,不爱与同龄人正常社交,喜欢跟他们讨论游戏,深度游戏瘾,为了打游戏可以早上四五点起来,把手机玩到没电就睡回笼觉。十分不喜欢户外活动,性格还特别犟,不顺他意的话,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惩罚”大人,比如说坚决不吃饭、持续吵闹、不愿意睡觉等等。妈妈想改变现状,没收iPad,就在妈妈工作时一直闹到做不了事,不然就给玩手机,想送去夏令营,怎么都不愿意去。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无奈的是:妈妈想改变、想帮助孩子,身边的人不配合,说什么“孩子长大就会好的”、“现在还小”、“玩一下手机又不会怎样,饿着孩子了会……”。
我已经在教育行业做了十年了,可以用经验和事实告诉有这些想法的家长们,“孩子长大就会好的”是一个大谎言,学生不努力,高考时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吗? “现在还小”是一个安慰自己、安慰别人的借口! “玩一下手机又怎样,不要饿着孩子了。”等到父母老了养不了孩子了,就让孩子一直饿着吧…
长期沉迷玩手机,还会影响孩子的视听觉能力、专注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社交能力等,这些能力不止影响孩子的学业,还会跟随孩子一辈子的,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被影响到。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请把一个诗意的世界带还给孩子们,不要让他被手机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