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不得不要给法律上合法的妻子,说几句心里话的时候,却用文字而不是用嘴巴,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无奈。
全部责任在我,我已经丧失了和你“平静沟通”的勇气和能力。拙嘴笨腮,是我对自己的评价,与你对阵,屡战屡败。
又说多了,防止你看不下去,在胸中之火升起来之前,赶紧进入正题。
早晨送几个孩子去上学,罗梓瑜突然问我,你们在家总是批评润泽呀?梓榆人小鬼大,在搞不懂她的目的之前,我没有在意。
我专心开着车,随声附和。是啊!不听话就得批评,再不听话,我还打他呢!我假装恶狠狠地说。
我故意看了看儿子,儿子搞怪的笑了笑。我之所以,敢如此面对儿子,是因为我肯定我对待他的方式。“和孩子做朋友”是我一直贯彻的理念,我自问,我也一直在这样做。
罗梓瑜当了真,接着轻声说,带点自言自语,又像是自我解惑。
难怪润泽在课堂上都哭了,全班同学送给了他一堆的信!
听到小姑娘如自言自语般的话,我的心脏像是被重物,猛地撞击,方向盘都有些失控。
我放慢车速,装作一副好奇的样子,问她们怎么回事。罗梓瑜主讲,孟令可旁边附和,我才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最近时间的某次课堂上,班主任郭老师做了一个班级调查。
班级里的学生,在家总是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打骂,失去信心的,都有谁?
结果是,全班绝大多数的孩子,举起了手。老师在诧异之余,看到了举手的儿子。
儿子在班里算是好学生一类,听话,负责。郭老师也常常让他帮忙,管理一下课堂纪律。她也知道我们都是教师职业,沟通起来很省力。
郭老师不解的是,有着“通晓教育”的老师,当父母的儿子,也会出现有这样的情况。郭老师让儿子讲讲怎么回事。
当时的情形,我脑补的出来。儿子站在拥挤的学生中间,颤抖着身子,委屈的情绪,让他说起话来,磕磕绊绊,词不达意。全班的同学,全都注视着他,鸦雀无声。长久的压抑,让他泪流面面。
儿子在班里,人缘不错。课后,同学们自发的写了好多小纸条,递给他,安慰他。
要不是,好奇的罗梓瑜询问,这样的事,我会永远蒙在鼓里。
看着身边的儿子,早已一言不发,一脸的落寞。作为父亲,我的儿子,是让我满意的,尽管在他母亲眼里,他有着太多的毛病。
我故意笑了笑,却也能感到自己面部肌肉的僵化。我打趣他说,我记得我也没怎么批评你呀?虽然,偶尔踹一脚!
“都是我妈!”儿子气愤愤地,有点悲伤,有点无奈。
他的话,让我想起了昨晚,他宁可背着大书包陪我上街散步,也不愿意跟着妈妈回家。他说,回去了会闹不愉快。这还让我记起了,早晨临上学前,他妈妈飞起的那一脚!
我的心里似乎堵着什么东西,看着儿子的脸,渐渐模糊。
如何教育孩子,各有各的观念。但有些东西应该是大家公认的。
1、“潜移默化”比“强扭硬掰”,更深入人心。
说教多了都是扯蛋,打骂更是瞎扯淡!
2、首先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普通人”,之后才是“牛掰的人上人”。
懂得快乐,满足,比懂得考高分更重要。
3、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不许孩子有自己身上的缺点,请也允许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优点。
最后,优秀的孩子是他的父母“影响”出来的,不是他的父母“制造”出来的!“管理好自己”比“管理好孩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