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去每周跑三次步”,“我懒,更喜欢打游戏,刷朋友圈”,是不是总在想如果我有更多的自制力,就可以比现在过的好,更成功,更幸福呢?人能不能通过努力获得更多的自制力呢?
不能,这是个坏消息,人的自制力是天生的。无论怎样努力,也不会获得更多的自制力。但也有一个好消息,无论是成功,还是幸福,自制力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如果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到培养习惯上来。Jim Loehr和Tony Schwartz在《精力管理》一书中写到,人们需要停止再去追求更多的自制力,也正是由于一直在追求自律,所以大多数的个人改变以及组织的改变都失败了。
自律是有限的
介绍一下社会心理学家Roy Baumeister做过的一个关于自制力的研究。实验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人走进接待室时,工作人员请他坐下,旁边的桌子上放了刚刚出炉的巧克力饼干,烤香味弥散在整个接待室,一闻到就让人口水直流。
工作人员对他说:“我出去一下,十分钟后来接你,顺便说一句,刚烤出来的饼干是为另一个实验准备的,所以别动它,不好意思。”香味一直往鼻子里钻,他流着口水,守着就在身边,一伸手就可以拿到的香喷喷的巧克力饼干。十分钟后,工作人员带他去实验室参加测试。
第二组同样的流程,不过不再是喷香的巧克力,而是在甜菜根旁边等十分钟再参加测试。
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测试,大多数人都无法完成,实验目的是测试在放弃之前你可以坚持多久。结果表明,甜菜根组明显坚持了更长时间,长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巧克力组的自律在接待室对抗巧克力的十分钟已经用的差不多了,测试中遇到困难时,很难再去坚持,很容易就放弃。甜菜根组在接待室没有消耗自己的自律,所以在后面的测试中可以付出更多的努力。
每个人都只有定量的、有限的自律,要把这些自律用在刀刃上。
在2017年的刚开始,有没有制定新年计划呢?有没有完成呢?人很难完成自己的新年计划,为什么呢?因为完成新年计划需要太多的自律。
平时下班后虽然很累,但也会拿出半小时学英语,然后再睡觉。总想着等放假,有时间了,要好好努力。真等到放长假了,却忽然发现一整天什么也学不了。为什么呢?上班时每天都很忙,每天要完成必须要做的事情,规律的生活不需要太多自律。放长假了,生活规律被打破了,所有的学习时间都需要用自律来完成,自律很快就消耗光了,反而什么也学不成。
养成好习惯
今天早上起晚了,有没有刷牙呢?有。为什么呢?因为刷牙是习惯,习惯不耗费太多自律,即使要迟到了,即使没时间,即使睁不开眼,即使脑子还在睡梦中,我都会刷完牙再出门。
一个人如果说他有很强的自制力,可以坚持每天跑步或者每周3次跑步,他说的是不对的。因为跑步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不用耗费太多自律。同样的,感恩,每天写日记,在婚姻生活中留出固定的时间陪伴爱人,陪伴家人,如果这已经是一种习惯,那么人会不自觉的完成这些事情,而不需要耗费太多自律。
养成习惯需要耗费大量自律。做一个小练习,交叉双手,看一下自己是左手在上还是右手在上。
然后反过来,原来左手在上的改为左手在下,原来右手在上的改为右手在下,感觉一下,是不是很不舒服?很想改回去原来的姿势对吧。这么一个很小的改变都让人觉得不舒服,要改变这么多年以来养成的坏习惯,比方说放弃懒惰,准备锻炼身体时,就会耗费大量的自律。
建立一个习惯需要定义精准的行为,并在特定的时间执行它,关键是一个月里不要试图同时建立多个习惯。因为宝贵的自律是有限的,一旦消耗完仅有的自律,很自然的就会选择放弃,人没有那么多的自律可以同时做出多项改变。
William James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Loehr和Schwartz在《精力管理》一书中写到养成一个新的习惯需要30天,任何一个小小的改变都需要很长的时间。30天里只建立一个新习惯。最多两个,最好一个。一个月后,当这个习惯已经建立起来,并不需要再去耗费大量自律的时候,就可以把焦点转向建立下一个新习惯了。一点一点的改变远远好于雄心勃勃的失败,养成好习惯是一个人做出持久改变的唯一方法。
习惯会不会降低创造力?
不会的。Howard Gardner研究了很多成功人士后得出一个结论,一般来说,想在一个领域成为专家,需要十年的苦功夫。“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准备阶段,准备就是全心全意的沉浸在所学的事物之中。贝多芬的第一、第二交响曲跟莫扎特很相似,第三交响曲英雄就是贝多芬了,在多年的模仿、学习之后才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
很长时间的准备阶段之后,才会顿悟的孵化阶段。在孵化阶段,适当的休息是无价的。阿基米德在泡澡时产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偶然。莫扎特经常花很长时间在萨尔兹堡飘荡,才会突然说:“我忽然能听到交响乐”,莎士比亚同样是驾着马车到处游荡,才会突然说:“故事应该是这样的。”美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摩根说:“我可以用9个月完成一年的工作,但不能用12个月。”
Joseph Campbell说过:“你必须有个私人空间,或者一天的特定一段时间,这时你不知道今天的新闻是什么,不知道你的朋友是谁,不知道欠了别人什么,不知道别人欠你什么,这是静下心来感觉到你是谁以及可能是谁的时候,这才是创造力孵化的时候。一开始,可能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神圣的时刻,并且好好利用它,奇迹最终会来到你的身边。”
多年的努力之后,出现了这样一个灵光一现的瞬间,该怎么做呢?首先要评估这个想法,这是下一个阿里巴巴?这是一个好的哲学命题?这会是一部好作品?还是别人已经试过了,这是失败的。然后表述这个想法,写出详细的商业计划,写出自己的哲学思考,写出自己的诗歌、文学作品。
这就是整个的创作过程:沉浸在所学之中,休息,灵感,评估,表述。
所以“每天早上7点到10点是写作时间”,“每天晚上6点到10点是画画时间”,这样一种习惯并不会降低我们的创造力。相反,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习惯,在这个时间里他们可以专注于这一件事情,不会分心,很多作家画家像海明威、达芬奇等等才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
康德是西方继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两个小时学习,两个小时授课。下午3点半,他准时散步一个小时,只有一次因为看卢梭的《爱弥儿》太出神而错过了散步,据说邻居们经常用看到康德的时间来对表。晚上他读书、写作,准备第二天的讲课,然后9到10点间睡觉。正是这样的生活习惯使康德保持了持久的创作力,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等一系列划时代的作品。
自律还是好习惯?
当跑步没有坚持下去的时候,是什么让我失败了呢?有人会说,我没有那么多自制力,所以坚持不下去。有人会说,我培养这个习惯的方法不对,所以失败了。
前者更有可能放弃,后者则会制定更符合自己的计划。是不是太着急了,本来没有跑过步,一下子跑好几公里,所以坚持不下去。是不是频率太高了,把每天跑步改成一周三次。是不是应该设定闹钟,提醒自己跑步的时间到了。人的自律是有限的,改变要一点一点来。
很明显,相比归因于自制力,归因于习惯的人更容易成功。把跑步换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而成功恰恰是一个人最好的催化剂。
“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应该按照已经成为这样的人那样行为。”
养成好习惯,这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论述的最核心的思想。作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亚里士多德说,希望勇敢,就按照勇敢者的方式行事,勇敢就会成为你的本性。希望成为竖琴演奏者,就训练自己像竖琴演奏者那样使用手指。坏习惯并非由理性控制,仅通过说来改变是不可能的,人的品格美德是通过习惯化形成的。
习惯在恐惧面前坚定,让我们更加勇敢,一旦变得勇敢,我们就更容易坚定的面对恐惧。首先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造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