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人越缺什么,往往越炫耀什么
不知何时,朋友圈里大家的生活水平开始越来越高了,比如我的朋友圈里就有一位:
当我还在期待着周末带孩子去郊区放风时,人家穿着比基尼在巴厘岛晒太阳;
当我出门掏出手机叫了一个快车,在等车间隙瞟了一眼朋友圈,发现人家上传的喝咖啡照片,咖啡杯旁的豪车钥匙在不经意地闪着光芒;
当我年终为四位数的奖金窃喜时,人家晒出了公司年会桌上摆出的一摞摞人民币……
如果这个人是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估计内心也不会有什么波澜,可是当初刚毕业我们在同一家公司,是一起拼车、一起去单位旁的小吃店吃盖饭的同事啊!而且人家也不是靠男人,看她的朋友圈很少有男人,倒是每每发出女性独立宣言。
短短几年,当我还在为工作、生活拼命挣扎时,人家的生活实现了指数级上扬,这不禁让我生出了好奇:她的生活真的就像表面看起来这样光鲜吗?
假如,如果,万一我中了大奖,过上了财富自由的生活,我会在朋友圈炫富吗?
我想我不会。因为当我真的拥有的时候,我并不需要全世界来围观我拥有什么。我只会安静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自由,放手冒险。我的生活不会因富足而炫耀,反而会更有力量去开创新的事业,迎接新的挑战。因为我深知,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她创造了什么,而不是她拥有什么。
常听人说:“一个人越缺什么,她就越炫耀什么。” 一个内心真正充实、富足的人是不会把时间花在炫耀上的。而一个总在炫耀的人她其实是在向别人呼唤:快来关注我吧!快来羡慕我吧!快来爱我吧!
在这后面的潜台词其实是:如果没有这些,我就不值得被看见;如果没有这些,我就不值得被赞赏;如果没有这些,我就不值得被爱。
二、炫耀背后的故事
在我的生命中,其实也有过这样一段戴着面具的时期。那是在我上初中时,我转学到了一个比之前更大的城市,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教室里,我没有一个朋友,对如何融入新环境充满了焦虑。这时,我听到课间同学们在谈论新品牌的牛仔裤、运动鞋,我看到同学的抽屉里放着顶我一星期生活费的巧克力、纯牛奶等零食,我的同桌告诉我她穿着三百块一件的羽绒服,这打破了当时的我对衣服价格的想象力,这一切都让我更加地恐惧,害怕自己不被新同学接受,于是我开始隐藏家里经济状况,只告诉新同学家里有的东西,甚至添油加醋,夸大事实;我开始为了没有新衣服上学而烦恼,不敢带新同学去自己家玩,害怕被看不起。那真的是一段特别难熬的日子,我渐渐地迷失了自我,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异常敏感。当时我唯一觉得自己可以拿出来吸引注意的东西就是我有两个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舅舅,所以我经常“不经意”地向同学们提起我的舅舅们,跟他们讲舅舅的故事,那时的我,就是一个“炫富”的人。
但是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在炫耀背后那种不安、自卑、恐惧的感觉。就像一朵黑雨云,悬挂在我头顶的天空,如影随形。
三、走出“炫富”,回归真实
我很幸运,当时的我被我的同桌和她的朋友们接纳了,她们看出了我的窘况,但仍然慷慨地给了我友谊。我们四个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知道了同桌暗恋的男生是谁,我们一起放学后去麦当劳写作业, 同桌去点一杯可乐放在座位中间,这样我们就不会被服务员赶出去。在我生日那天,她们三个人神秘地送给我一份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件墨绿色的抓绒卫衣,这是她们三个人用零花钱凑起来买的,因为当时已经是深秋了,她们看到我还在穿着上一季的打底衣。
就是在这种温暖的氛围下,我逐渐回归了正常生活,也开始知道,我那些“富有”的同学们,也和我一样有着学业的压力,与家人相处的烦恼。我们一起度过的美好小时光,与钱无关。
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对朋友圈炫富的人少了一分仇视,相反,有了一份深深的共情。既然“炫富”的背后是内心的空虚,那么怎么做才能远离“炫富”,回归真实呢?
在心理学上,回避真实、在他人面前刻意表现某种形象的行为被称为“戴面具”,这种行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关于“我不够好”和“我只有达到某种条件才能被爱”的核心信念。
只有转变这个核心信念,从内心坚信“ 真实的我值得被爱”,“无论我是否拥有什么,都值得被爱”,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内心的充盈。
核心信念往往隐藏很深,很难被发觉,但是核心信念就像白骨精会幻化成各种形象出现在我们生活里,比如比较容易被察觉的负面情绪、负面思维。
当这些负面情绪、负面思维出现时,可以及时记录下来,比如“我总是很倒霉” 、“总是没有人理解我” ,长期记录这些想法就像手里有了一张很大的补蝶网,当蝴蝶飞过来时,你就能抓住它们。
把这些想法进行延伸,就能慢慢发现隐藏在背后的核心思维了。
当然,如果我们遇到“炫富”的人,远离她、删除她并不会起到什么效果,如果可以,告诉她:你本来就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