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传达的东西太过于复杂,让人很难确切的去定义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但它绝对是一部好电影。
这部电影开头总让人感觉很随意。但是很快的交代了男女主角的身份阶级。一起在墙角吸烟,彼此交代近况,女主着重讲了自己的整容,好像需要靠自己的容貌了去标榜些什么似的,顺理成章的后续接触。一起吃的第一顿饭很快的交代了影片多次提及的little hunger and great hunger.一顿饭间接有效的交代了很多,男女主的落寞,女主的爱好和关注点,女主准备许久的旅行。男主的不知所措,甚至是迟钝,明显的身边并没有多少经常交流的人和朋友,属于基本的三无青年,无亲人,无朋友,无前途。
之后自然而然的发展,男女主的交流,女主房间的脏乱,房间的光,两人结合的光。女主应该是个极度孤独的人,当男主说些生活的问题时,女主说“问题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吗”,这句话残酷却又真实,洞见到这些真相,虽然是真相,也应该很让人悲伤。
女主去了非洲,男主来喂养这只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小猫。可是,见不到的小猫也真的存在着吗。这显然对于猫来说,是存在这个问题的。
女主回来,一个新的男人出现。这个男人沉稳,有耐心。是男主口中的盖茨比,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很有钱的那种人。当晚的饭局,在一个小餐馆进行,喝多了的女主说到沙漠的晚霞,说到自己想像晚霞一样消失掉,曾经的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就像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我不知道是多么没有希望才能说出,想就像没存在一样消失。大多数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确定自己的存在,却总是想着总要留下一些什么,想着至少有什么能够证明自己存在过。
盖茨比却说,他是个从来没有流过泪的人。男主心中的自卑,让盖茨比送女主回家了。之后的几次接触,咖啡馆,男主的晚宴,聚会。在这个聚会中,导演用明确的镜头语言去把人做了有一个明显的分区。男主所谓朋友的调笑,女主自顾自的言说,似乎女主需要这种言说来完成自己的表达欲,或者她根本没有人去说,即使这样的一群把她当做小丑般的观众她也是能够接受的。
男二的把做饭比喻成做祭品的表述,做了一个巨大的铺垫。吃掉自己制作的祭品,这是男二骨头深处听到贝斯声的方式。
当他们在夕阳下喝酒的时候,似乎一切其他的也不那么重要,当人能够活着,就有可能看到这些美丽的夕阳,光线。可是似乎盖茨比连这样的几乎也不给那些看似没有任何用的人。
男主,女主男二吸大麻的场景,男主的怯懦,女主的享受,男二的镇静,三个人形成明显的对比。男二已经是那种连嗑药都无法让他找开心,让他找到存在感了。是呀,没有关心的,在意的,自然没有感情呀,也不会流泪了。
夕阳下的独舞真的是美极了。身体的美。光线的美,感情的自然表达。这个女孩是大概真的是太孤单了,她或许真的很想要和这夕阳一同消失掉吧。
男主和盖茨比夕阳下的谈话应该是影片的高潮体现。
盖茨比口中的烧大棚,说了自己烧大棚的频率,是2月一次。似乎形成了某种节奏,用2个月去发现目标,诱导目标,然后把自己做好的祭品烧掉,听到骨骼深处的贝斯声。他知道这是明明白边的犯罪,可是他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因为他只是烧掉了一些 没有在乎的,没用的,碍眼的,无人关心的垃圾罢了。
这个过程很快,10分钟,就能抹去他们存在的一切痕迹。然后这个世界就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就像他们不曾存在过,一开始就不存在的那样。
这是些警察不在乎的,社会不在乎的, 甚至是自己跌亲人也不在乎的人。并且这些人的数量很多,盖茨比说他们是等着被他烧的,就像女主口中所说的想消失一样。
盖茨比说,就像洪水淹没人民一样,这不是他的选择,只是他的使命。这是自然的道德。那么人呢。难道不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税收,甚至要拖累国家的下层人民,只能被淹没或者烧掉吗。这个不被需要的概念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盖茨比说“要接受他们等待被烧的事实”,真的是残忍呀。
可是怎样呢,盖茨比或许也想要被烧掉吧,因为他才是那个greater hunger.他是个听到男主说爱女主都嗤之以鼻的人,因为他自己不相信爱,他自己得不到女主口中所说的男主的特别,也得不到男主口中对女主的爱。
于是,他引导男主发现自己得犯罪行为。当男主约他赴一个明显是谎言的约时,他欣然接受,当男主刺向他时,他是释然的。
另一条线,是关于男女主的家庭,女主对的家庭说让女主还不完卡债不许回家,不关心女主是否还活着。对于女主的从小到大发生的事都漠不关心,认为女主是一个爱 编故事的人。这样的家庭是有爱的吗。
男主的母亲是个有难处才想到孩子的人,父亲是个控制不住内心怒气的人,村民是冷漠的,落井下石的。于是男主只能像那只牛一样,只能被环境杀死。
可是,这样的没有爱的社会,又有什么值得活的呢。
当我们身边的人都无法了解我们,都不关心我们,当我们像一阵烟小时到的时候,又有什么所谓呢。
最终的燃烧,最终赤身裸体到的‘空寂’,或许才是唯一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