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微信通知有新讯息
打开……“同学,12月23日我结婚,打算邀请你过来喝顿喜酒,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
但,跟对方不太熟,只是一般同学关系,加了微信却从未联系。正在纠结该如何回复时,打算问另一位共同的同学,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她是否会出席,却意外发现在常联系的名单列表中找不到她的名字,而通过“通讯录”找出来的上一条聊天纪录已是年前小聚的约谈。
原来,我们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吹牛”,很久没有联系。于是,在群聊中抛出一句:“很久没聊了,约饭吗?”却久久未得到回应。
正如前不久一则社会实验短片《你手机里的常用联系人有几个?》刷爆了朋友圈,被誉为“朋友圈残酷测试”。
“不考虑工作和应酬,删掉自己不会联系的人;除了家人,能说真心话的还剩几个人?”最后,现场给这些还剩下的朋友打个电话,一位参与者得到的回应是:“挂了。”
这个“挂了”和“久久未得到回应”的心情估计雷同,让人陷入沉思、感叹:“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好像挺失败啊,真心朋友挺少的。”
朋友多或少,哪个才是好?
日前,看综艺《现在就告白》,其中女主上节目告白“消失”的男友,希望剧组能帮忙联系到男友出现,当面问清消失理由。
却不想,偶像剧的一幕发生了,男友携带着新女友出现在台上,三者同台。
然而要拨开的事实却是残忍的,男友突然消失,是因为他开车到女主公司楼下,想给她一个惊喜,却见到女主上了另一台豪车,还跟车主亲昵拥抱后扬长而去。而女主的回复是:“我一个人在异地工作,不都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那个人只是一个追求者,我们没什么……”
正方观点:
1、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生活中,我们都免不了要接触很多人,朋友多自然会好办事,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脉。
2、朋友多,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有难题时他们会帮助我们解决,在我们难过时,他们会安慰我们。
反方观点:
1、朋友不是靠数量来确定的,不在多,在于精。真正的至交好友,在人的一生之中,不会有很多,可能也就一两个,但是普通朋友有很多,然而却不一定在需要的时候能提供援助。
2、朋友多,烦心事增多,有的朋友甚至会“伤害”我们,让我们无以招架。
是的,互联网时代降低了交友的成本,催生了通讯录过千的人数,但不考虑工作、应酬、家人,能说真心话的还剩几个人?其中经常联系的,又有多少?
曾经,我们朋友基本都是同学,虽然数量少,但因为每天见面聊天,关系很好;现在,我们的朋友大部分是职场上认识的,虽然数量多,但能交心的人却变少了。
因为,我们会分辨了。
分辨哪些能安慰自己,分辨哪些只是工作关系,分辨哪些只是占了一个通讯录名额,却不会主动联系……
我们总说: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阶层!
要想进阶,就要放弃无用的交际;要想有话语权,就要自我增值;要想不吹牛,也能成为朋友,就要提供对等的资源,互惠互利!
�